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主要任务

2024-05-20

1.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主要任务

脑科学研究院的总体定位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指针,根据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和脑科学发展前沿,围绕脑功能和脑重要疾病,凝炼研究方向,开展基础以及与医学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校内神经科学人才的作用,整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力量,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充分发挥我校综合学科的优势,优化学科布局,强调与医学的紧密结合,并重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活动基本过程、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神经系统重要疾病机制和防治。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主要任务

2.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主要业绩

复旦大学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创始人为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42年元旦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据2016年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6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上海工程研究中心2个。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3.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主要业绩

复旦大学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创始人为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42年元旦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据2016年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6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上海工程研究中心2个。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主要业绩

4.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人才培养

脑科学研究院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和上海医学院,在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神经病学、眼科学、外科学等专业招收研究生。2006年迄今已培养博士119名、硕士53名、博士后13名,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人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后。

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主要业绩

中心在“十一五”期间的标志性发展,是开展“美国对外政策”的系列性大型外交史研究,并持续建设“美国研究信息系统”这一美国研究数据库和公共电子平台。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主要业绩

6.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介绍

脑科学研究院是复旦大学全校性的神经科学研究实体机构、教育部“985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之一。研究院于2006年4月成立,首任院长为杨雄里院士,现任院长为马兰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杨雄里院士。

7. 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的发展

2001年底,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被教育部评为重点学科。神经病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历年来承担了国家和上海市科委许许多多重大科研任务,七五期间,承担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及上海市科委基金26项,计人民币153万。八五期间,承担项目各类基金22项,计人民币145万。九五期间,承担项目21项,基金468万。现仍承担项目攻关和自然科学等基金7项,为国家和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所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卫生部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五次,国内外发表论文1000多篇。近年来,每年均在100篇以上,其中SCI论文约占5%左右,出版专著和教材9本。建所二十年来,相继有史玉泉、蒋大介、刘道宽、秦震、陈公白、吕传真、唐镇生、江澄川、周良辅、徐启武、蒋雨平、陈衔城、周范民、洪震等十四位教授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年来,已培养了博士后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50多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60多名。本研究所成为我国培养高级神经内外科医师的重要基地。曾举办了十多期继续教育学习班和二十多期进修班,为全国培养了神经内外科进修生700多人,并举办了四次国际性会议和六次WHO培训班,普及神经系统感染、癫痫、脑外伤、社区防治、脑血管病和痴呆等神经疾病的防治知识,同时加强了与WHO的合作与交流,使本研究所成为神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的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