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2024-05-09

1.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均衡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与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在微观经济学中,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则供求关系就达到了均衡,此时该商品的价格和产量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此类似,当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就实现了宏观经济均衡,此时的总体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宏观经济均衡就是达到:意愿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的GDP水平。在均衡时,意愿的消费(C),政府支出(G),投资(I)和净出口(X)的总量正好等于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出售的总量。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2. 简述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

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内容如下:1、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产量恰好处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时,我们称这时的宏观经济均衡为充分就业均衡。这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是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2、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失业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3、通货膨胀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产出超过了潜在GDP的水平,推动了价格的上升。宏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均衡是指这么一种状态:经济中的各个行为主体都通过市场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人能够从这种状态的改变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此时所有的主体都没有改变行为的动机,经济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的状态。宏观经济均衡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与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宏观经济均衡指的是总体经济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关系体现在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上,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相互作用,各个变量在其他变量的影响下发生变动,反过来,这种变动又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当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某种平衡、彼此不再变化时,总体经济就达到了均衡状态。一国的宏观经济均衡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内部均衡主要是指一国国内经济出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局面。外部均衡主要是指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如果一国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经济就处于宏观经济的全面均衡状态,即最适宜的发展状态。追求宏观经济的均衡是各国的发展目标。在微观经济学中,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则供求关系就达到了均衡,此时该商品的价格和产量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此类似,当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就实现了宏观经济均衡,此时的总体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宏观经济均衡就是达到:意愿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的GDP水平。在均衡时,意愿的消费(C),相关部门支出(G),投资(I)和净出口(X)的总量正好等于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出售的总量。研究宏观经济均衡需要考察的变量有总供给、总需求、总产出、总支出和总收入等。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一类的,属于理论概念;总产出、总支出和总收入是另一类的,属于统计概念。其中,总产出和总收入是总供给的度量指标,总支出是总需求的度量指标。我们知道,GDP也可以通过收入法得到。总产出是由各种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出的价值必然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等形式支付给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形成他们的收入,把所有人的收入加总起来就是国民经济中的总收入。总收入必然与总产出相等,总收入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度量总供给的统计指标。当我们说总收入或者总产出时,就需要明白,它们代表的是总供给的意思。总需求.就是国民经济中对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之和,有效需求指既有需求的愿望,也有相应的支付能力。总支出是度量总需求的统计指标,总支出对应于用支出法核算的GDP,包括家庭的消费C、企业的投资I、相关部门购买G和净出口NX。家庭和相关部门需要购买产品和劳务,企业需要进行投资,这些都构成国民经济内部的需求,加上来自国外的需求构成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总需求可以用总支出这个统计指标来度量。

3. 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有什么意义?

短期均衡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力量,即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处在这种市场上的厂家只能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出自《百度百科》
长期均衡指在向充分就业状态的调整过程中,如果不出现新的经济震荡,经济最终可以达到的状态。出自《百度百科》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 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一般认为此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观经济学”时所提出。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出自《百度百科》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民经济的问题,其短期分析的重点是经济增长,长期分析侧重于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有什么意义?

4.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均衡条件是意愿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的GDP水平。一、意愿总需求意愿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社会产品总量。意愿总需求也必须同时具备两项条件:一是具有货币支付能力;二是具有购买的愿望。货币支付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潜在总需求,而购买力的意愿受到消费者习惯、各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以及价格、利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意愿总需求一般也不等于潜在总需求,两者之差为"没有购买意愿另外,"强制替代"形成的需求也是购买者自主行为,也可包括在意愿总需求之内。二、意愿总供给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等行业提供的产品,也包括由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提供的服务,即国内生产总值。二是由国外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输入。三、GDP水平GDP水平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和2012年分别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为6995美元,2014年为7595美元,2015年为8016美元,2018年为9800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665美元,比上年增长6.3%。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5. 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均衡是怎么实现的?

1。宏观经济均衡:经济中的各个行为主体都通过市场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人能够从这种状态的改变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此时所有的主体都没有改变行为的动机,经济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的状态。各个行为主体已利益最大化,就没有改变行为动机了。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以ΔS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S/ΔY,同样,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函数的斜率。因为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被用来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和是1,即MPC+MPS=1。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S/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即:APC+APS=1 。

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均衡是怎么实现的?

6.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和政策调节手段有哪些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
在内加强加快信息需求的流通,使有需要的人,能尽快的,知道满足自己需求 人在哪里,而不至于被趁火打劫。从古至今,就是有些人利用先知信息的影响,来压榨其它人的价值。当时间长了,少数人获得的财,权,色,然后向大多数炫耀,和嘲笑他们不努力的时候。 ,社会就会崩溃。新秩序就会诞生。

加快加速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调节收获和付出比例,调节社会风气,统一一个意识,是当前必不可少的事情。
在外提高其影响力就行了,但内最不好,外最多好,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风

7. 国家经济发展均衡性需要

从国家经济发展布局走势来看,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心从南到东、再到北,再面向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出台、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等要求,都显示出由东部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必将是以后的经济发展之路。而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从中国石油化工能源基础建设和使用情况看,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接海外、成环成网”的油气供应格局;建设中亚、中俄、中缅、西气东输二线等约2.5×104km管道工程。可见政府早已从关注全国的经济发展布局延伸到能源资源的供应分布问题。如果中巴、中阿经西藏的通道打开,那么整个国家的西气东输、形成“网状供应”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
从国家的资源勘查工作部署来看,加强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勘查工作已列入国家不同层面的地勘规划中。2010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年度工作中,能源矿产勘查部分工作的“基础地质调查主要部署区域”,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区域遥感地质调查部分都明确提到了青藏高原地区或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提出开展油气新区勘查示范,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等重点潜力区实施探井工程,要形成一批后备资源基地,确保国家油气资源战略接替[192]。已经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战略油气资源的接替问题。
而且根据国土资源部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表8-19),除了青藏高原以外,中国的各行政省(区)的油气资源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分布,在各个盆地构造带内或多或少都有油气资源。而具有油气资源潜力区域的青藏高原目前仍然是空白,所以这是一个油气勘察获得新突破的有利区域,同时也是与青海省资源整合充分显示该地区优势所需要的。

表8-19 中国主要油气资源分布表

国家经济发展均衡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