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2024-05-11

1.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1.通俗的说,实际成本核算是全程跟踪,归集核算实际发生的(含分摊、预提)生产费用,然后按实际生产的产品按一定方法分配计算后将完工入库的产品分配到的成本从生产成本科目结转进库存商品科目。
2.计划成本,则是先按计划的成本单价将产品从生产成本科目结转进库存商品,再将生产成本科目里的差额计算分配给实际生产产品承担。
3.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4.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扩展资料:
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比较:
(1)概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实际成本: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3)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4)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5)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实际成本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2.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1、实际成本核算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
2、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
成本核算的意义:
1、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
3、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成本核算的目的:
1、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寻求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
2、跳出传统的成本控制框架,从公司整体经营的视角,更宏观地分析并控制成本
3、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情况的变化改良现有的核算体系
4、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关键有效的成本数字支持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成本核算

3.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1、实际成本核算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
2、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
成本核算的意义:
1、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
3、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成本核算的目的:
1、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寻求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
2、跳出传统的成本控制框架,从公司整体经营的视角,更宏观地分析并控制成本
3、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情况的变化改良现有的核算体系
4、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关键有效的成本数字支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4.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  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各项财产时付出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本。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什么叫实际成本核算?什么叫计划成本核算  1、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计划成本核算是指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工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存货核算制度。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为超支,反之为节约。存货成本差异形成于存货取得过程之中,就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即按照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计划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1.按实际成本支付材料款,“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计划成本计价,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2.(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  3.领用原材料时按计划成本结转;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3、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 实际成本核算法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2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 1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 .2 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3 实例比较说明  我们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  实际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计划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  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  或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通过两种成本的比较,使得采购部门不断关注其计划成本,结合更多的影响因素,不断降低其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也为制定更完善的计划成本做准备。
  什么是按实际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有何区别?  区别就是在于在实际成本下用的是“在途物资”这个会计科目  在计划成本下用的的“材料采购”这个科目,还有调整实际与计划之间差异的就是用“材料成本差异”这个科目调整差异
  应该采用实际成本还是计划成本核算??  如果有ERP比较完善的话,用实际成本比较好。  不过看楼主补充的资料,公司没有制度规定用什么方法,看来不会有完善的ERP系统。  按楼主的资料,原材料的种类比较多,按计划成本来算会比较方便  确定这种核算方法后,一年之内不能变,
   
  计划成本核算  付款时:  借:材料采购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  贷:应付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520000  贷:材料采购 500000  材料成本差异 520000-50000=20000  实际成本就是发票上的货款金额,计划成本是单位定的库存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2-5)/(35+2+70)=-0.028  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90*(1+0.028)=92.52  期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35+2+70-92.52)=199.52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差异=199.52*(-0.028)=-5.59  以上是假设月初库存材料成本和本月发出材料成本是实际成本的情况
  计划成本核算怎么计算结存的实际成本  在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下,“原材料”账户反映库存材料的收、发及结存的计划成本,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反映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中。期末两账户分别结账后: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实际大于计划的超支差)或-“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实际小于计划的节约差)。
  材料会计基本上用实际成本核算还是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看着烦人,用起来可是真省事。  举例:  生产企业生产某产品需要用1000个零件,各种零件用量各不相同。  如果实际成本的话,每次领用的时候都需要按先进先出或加权平均等方法算出每种零件的成本,工作量很大。(实际工作中不会像教材一样告诉你领用了1000元的材料,只会告诉你A领了多少B领了多少……N领了多少,每中材料的单位成本都得自己算)  如果有用计划成本的话,所有材料的单位成本是现成的,直接结转,然后只需要按比例调一笔成本差异,调起来很省事,工作量大降。  一般来说小型生产企业材料品种少,用实际成本还行,大型的用实际成本太费事了,还是计划成本方便省事。
   

5.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6. 实际中会计如何进行成本预算呢??通俗点

呵呵~~预算编制确实是令很多财务人员头痛的一件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集团企业预算编制和考核 

集团公司由于总部各职能部门之间,总公司与各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间,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间存在着诸多利益关系,如资金上缴下拨、投资集权与分权、消费基金的控制与放开等,这些财务关系如果处理不好,集团公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吃大锅饭,苦乐不均,鞭打快牛,该多用的钱没多用,不该花的钱没少花,资金使用效益低;二是管理失控,子公司乱投资、乱融资,乱列成本和费用,虚盈实亏,由一个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巨额债务,把整个集团公司拖垮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何做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风险控制,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难题。实践证明,抓好预算控制与考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如何做好预算编制 
1.预算编制的原则 
集团公司为合理配置本企业财务资源,在编制预算前,首先由集团财务部门根据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发展要求,明确各单位的发展方向,制订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原则一般包括: 
(1) 确定成本费用控制重点。针对公司以往成本费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预算年度的控制要求。比如,对管理费用可以要求在上一个预算年度的基础上下降5%,而对下降空间较大的企业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2) 确定投资方向。符合集团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产业和核心企业,在基建投资、固定资产零星购置、融资规模上都应给予支持,也允许个别企业的管理费用在上年度基础上有所突破,但前提是营业收入要比上年度有大幅度增长;凡不符合集团公司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原则上不追加投资,其投资安排以当年的折旧来源为限,维持简单再生产,资金以上缴为主; 
(3) 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各单位的正职对预算的严肃性负责,确保预算编制在“资料收集——审查汇总——调整抵消——结果确认”全过程中做到“全面、准确、有序、合理、合规”; 
(4) 盈利企业要增利、亏损企业要减亏、费用单位要节约。 
2. 预算编制项目 
预算编制的项目主要包括:成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资产负债预算、职能部门费用预算、财务指标预算、资本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1) 成本费用预算,包括营业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经营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维修费用预算、职能部门费用预算。 
(2) 收入预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其它业务收入预算,营业外收入预算,投资收入预算,其它投资收入、投资处理盈利和亏损预算。 
(3) 资产负债预算,包括对外投资预算,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购建预算,固定资产增减分类预算,固定资产零星购置、固定资产报废预算,基本建设预算,往来款项预算,借款和债券预算。 
(4) 职能部门费用预算,一般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在预算年度应完成的任务来确定费用基数,负责本部门费用预算编制和上报。财务部门以上年实际数为基础,综合预算年度的任务量再进行调整。 
(5) 财务指标预算。财务指标有简单的,如净利润、管理费用等,这些指标从会计报表中直接可以得到,它提供的实际上还是会计信息;而有些指标是复合的,如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资本金回报率(ROC)、自由现金流(FCF)、息税前营业利润(EBIT)、有息负债率(DR)等,这些指标不能直接从会计报表中获取,需要经过几个财务指标的对比计算才能得出,它体现出的是财务信息。把这类指标也列入预算,能考核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回报情况、企业能支配的现金流量情况、经营利润完成情况、负债情况等,它比单纯的报表数字更有比较和考核意义,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 
另外还有资本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 
预算是全员、全过程预算。要做到凡涉及到资金活动的地方都要有预算,使预算无死角、无遗漏。 
3.预算编制 
预算文件经集团总部主要部门反复讨论修改后,以纸制文件形式向下属和控股公司下达,为便于部门汇总,由财务部门统一制作预算表格、软盘,统一下发。为防止各公司在理解上产生歧义,财务部门要专门召开一次预算布置会议,要求下属公司、控股公司及各职能部门预算编制人员参加,由财务部门的预算主管对预算原则和要求逐条讲解。 
4.预算调整 
预算文件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达,编制基础是当年的1-9月的实际完成情况,后三个月采用预测数。预算编制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预算后,可能有一部分企业预算编制不符合总部要求,有的是技术上的,但更多的是费用控制、收入、利润等指标达不到总部要求,这就需要各归口主管花费大量的精力,分析各单位的预算和会计报表,必要时还要到单位核对有关的数字,了解情况,力争使预算接近实际。 
5.下达目标责任书 
各单位和部门的预算经过多次修改达到总部要求后,由其签章确认,总部下达预算批准意见。批准的预算要以一种明了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目标责任书(由总部财务部门统一制作)。目标责任书中一般包括业务量、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管理费用、资产优化、财务管理等指标,对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的公司,应增加周转次数等指标。 
二、如何做好考核 
为了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必须把预算的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的工资、奖金挂钩,与经理的任免、升降、奖惩挂钩。考核一般一年两次。半年度考核一般以报表考核为主,发现没有按时间进度完成计划任务的单位要做重点分析,必要时要到公司调研,确属由于政策变化或非人为控制的因素导致公司不能按进度完成任务的,要调整计划。年终考核一般规模大、时间长,总部领导层要十分重视。一般应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成立考核机构 
由审计、财务、人事(工资)、企业管理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审计部门作为牵头人。由于审计部门不参与预算编制,比较超脱,由其牵头考核,比较客观公正,也可发现预算中的不足,便于改进。三个部门的考核分工为:审计部门考核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财务部门考核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亦可以解释个别指标调整原因,人事(工资)部门考核工资和奖金等消费性基金支出情况,企业管理部门考核企业基础管理情况,如业务量指标等。 
2.下发考核通知 
考核机构成立后,以集团公司的名义,下发考核通知。通知中包括各家单位的具体考核时间、考核要求、需提供的资料及考核人员的分工。 
3.现场考核重点 
考核人员对照目标责任书,逐项检查,重点放在:(1)资产质量检查,如对超过一年未收回的经营性债权,按其金额全额扣除考核利润,确认无效益的投资全额扣除利润,超过半年的存货(房地产公司除外)全额扣除利润;(2)费用支出检查。检查交际费、差旅费、通讯费等经常性费用是否超支;(3)消费性基金检查。检查工资、奖金、福利等消费性支出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4.分析考核 
在上述检查考核中,有以下情况的可以分析考核:(1)因执行总部政策而使被考核单位减少收入的或增加支出的;(2)总部政策发生变化,与预算口径不可比的;(3)国家或政府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相关公司减少收入或增加支出的;(4)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非经营单位可以控制的,如上游产品的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中下游产品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且超过了预算预测范围的;(5)发生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如洪水、地震导致企业停产、半停产等。被考核单位发生上述情况,在经营过程中,需及时书面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确认,在考核时,要提供充分依据,经考核人员确认后,可以增加考核分值。现场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由各单位签章确认

7. 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作用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预算成本
预算成本指按施工图计算的实物工程量和预算价格计算的工程成本。

2、计划成本
是指根据计划期内的各种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以及有关资料预先计算的成本。
3、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又称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二、作用不同
1、预算成本
它是施工企业或自营施工单位实际成本的控制额。施工企业必须以预算成本的控制线,努力使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才能避免亏损和争取较多的盈利。 
2、计划成本
它反映计划期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标准,是计划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标。
3、实际成本
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可以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三、计算方法不同
1、预算成本
确定预算成本应以企业预算期内的销售和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逄和期间费用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和期间费用预算等。
2、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按计划期内平均定额水平计算的。
3、实际成本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算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划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成本

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区别

8. 成本预算是怎么弄的

成本预算常见方法有三种:

  1.经验估算法
  进行成本估计的人应有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这种方法是一种最原始的方法,还称不上估算,只是一种近似的猜测。它对要求很快拿出一个大概数字的项目是可以的,但对要求详细的估算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2.因素估算法
  这是比较科学的一种传统估算方法。它以过去为根据来预测未来,并利用数学知识。它的基本方法是利用规模和成本图。图上的线表示规模和成本的关系,图上的点是根据过去类似项目的资料而描绘,根据这些点描绘出的线体现了规模和成本之间的基本关系。这里画的是直线,但也有可能是曲线。成本包括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材料、人工和运费等。这些都可以有不同的曲线。项目规模知道以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线找出成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近似数字。
  这里要注意的是,找这些点要有一个“基准年度”,目的是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画在图上的点应该是经过调整的数字。例如以1980年为基准年,其他年份的数字都以1980年为准进行调整,然后才能描点划线。项目规模确定之后,从线上找出相应的点,但这个点是以1980年为基准的数字,还需要再调整到当年,才是估算出的成本数字。此外,如果项目周期较长,还应考虑到今后几年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材料涨价等因素。
  做这种成本估算,前提是有过去类似项目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应在同一基础上,具有可比性。

  3.WBS基础上的全面详细估算法
  这种方法即利用WBS方法(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作分解结构),先把项目任务进行合理的细分,分到可以确认的程度,如某种材料,某种设备,某一活动单元等。然后估算每个WBS要素的费用。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或先决步骤是:
  ①对项目需求作出一个完整的限定。
  ②制定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逻辑步骤。
  ③编制WBS表。
  项目需求的完整限定应包括工作报告书、规格书以及总进度表。工作报告书是指实施项目所需的各项工作的叙述性说明,它应确认必须达到的目标。如果有资金等限制,该信息也应包括在内。规格书是对工时、设备以及材料标价的根据。它应该能使项目人员和用户了解工时、设备以及材料估价的依据。总进度表应明确项目实施的主要阶段和分界点,其中应包括长期定货、原型试验、设计评审会议以及其他任何关键的决策点。如果可能,用来指导成本估算的总进度表应含有项目开始和结束的日历时间。
  一旦项目需求被勾划出来,就应制定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逻辑步骤。在现代大型复杂项目中,通常是用箭头图来表明项目任务的逻辑程序,并以此作为下一步绘制CPM或PERT图以及WBS表的根据。
  编制WBS表的最简单方法是依据箭头图。把箭头图上的每一项活动当作一项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再描绘分工作任务。
  进度表和WBS表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成本估算了。在大型项目中,成本估算的结果最后应以下述的报告形式表述出来:
  ①对每个WBS要素的详细费用估算。还应有一个各项分工作、分任务的费用汇总表,以及项目和整个计划的累积报表。
  ②每个部门的计划工时曲线。如果部门工时曲线含有“峰”和“谷”,应考虑对进度表作若干改变,以得到工时的均衡性。
  ③逐月的工时费用总结。以便项目费用必须削减时,项目负责人能够利用此表和工时曲线作权衡性研究。
  ④逐年费用分配表。此表以WBS要素来划分,表明每年(或每季度)所需费用。此表实质上是每项活动的项目现金流量的总结。
  ⑤原料及支出预测,它表明供货商的供货时间、支付方式、承担义务以及支付原料的现金流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