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临终遗言的介绍

2024-05-24

1. 孔子临终遗言的介绍

孔子临终遗言,系由一个自称孔子的N世正宗后人——孔健杜撰。作者作为一名中国国内宣扬儒家精神的孔子嫡后人,用这份遗言来增加人们对孔子的崇敬感,以及使得他“孔子正宗嫡系”的身份更加受重视。这份遗言不论真伪,却很真实地道出了孔子和儒学的真正本质,的确反映了孔教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是不是真的孔子遗言,并不重要,是不是符合孔子的真正精神才是重点。两千多年来,孔教(儒学)做的事情,的确一直是按照这份“孔子遗言”来做的;历史上的统治者,也一直在按照文中的要领来做着这种事情。孔子这个“至圣先师”不是老百姓封的,也不是老百姓的救星,而是统治者的护法神。这份遗言的翻译者是“孔子正宗嫡系传人;虽然翻译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不过由一个拥护孔子,的“孔子后人”来翻译此文,不会“故意曲解原意,恶毒攻击孔子”。

孔子临终遗言的介绍

2. 孔子临终遗言

子寿寝前弥留少时,唤诸弟子近叩于榻侧。子声微而缓,然神烁。嘱曰:
  
 吾穷数载说列侯,终未见礼归乐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鸿鹄伟志实毁于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伤心地也。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吾之所悟,授于尔等,切记:践行者盛,空叙者萎。施一法于国,胜百思于竹。吾料后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驭民,塑吾体于庙堂以为国之魂灵。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实其位耳。
  
 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寥寥行者,或栖武者帐下,或卧一奸一雄侧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概言之,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智者起事皆言为民,故从者众。待业就,诺遁矣。易其巧舌令从者拥主,而民以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势。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
  
 武王人皆誉之,纣王人皆谤之。实无异也!俱视土、众为私。私者唯惧失也。凡为君者多无度,随一心一所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于股掌,挟同僚若持羽一毛一,腾达不日。逆而行之,君,虎也,僚,虎之爪也,汝猝死而不知其由。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抑民之欲,民谢王。民欲旺,则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饿夫得仁者誉,轻物媚予侯门其奴亦嗤之。仁非钓饵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颂君王仁。
  
 御民者,缚其魂为上,囚其身为不得已,毁其体则下之。授男子以权羁女子,君劳半也。授父以权辖子,君劳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
  
 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闻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
  
 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则民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切切。
  
 言毕,子逝。
  
 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版
  
 
   孔子临终前,叫他的弟子们都跪在了他的床旁边。孔子虽然说话声音小且慢,但一精一神却很好。并开始嘱咐弟子们:
  
 我多年来游说各国的君王,但最终也没有看到秩序恢复,舆论一律的局面。我这一辈子,没吃啥好的,没穿啥好的,乘的车也很不像样。快到死了我才明白,上天让我享受的东西我却没有去享受,实在是太不明智了。(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孔子这么努力,他在世时,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呢?请看下文)
  
 你们跟我学的那些东西,都是些为了巩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着是歌颂君王的学说。但君王听不进道理,美妙的音乐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麻雀喜鹊乱叫。他们随便给了我一个司空的官来糊弄我,是对我的莫大侮辱。这样的君王不会长久。我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因为我只知道给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当主子。手中没有权利,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白白一浪一费自己的智慧,这一点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鲁国啊,你是我当官路上的伤心之地呀。你们可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当不成国王,也要当侯,再不行也要成为大商人。当教书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饭吃,还不如江洋大盗活得滋润。
  
 我给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悟出来的,但你们必须记住:只有行动才能事业昌盛,只是空谈便一事无成。把一个想法真正地付诸实施了,胜过把一百个想法写在竹子上。今后那些有作为的君王,肯定会按照我的办法管老百姓,并且为我修庙塑像,把我当作老百姓顶礼模拜的一精一神偶像。然而,他们并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说教,不过是借我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王位罢了。
  
 拥有军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君,他们把老百姓看得就像虫子一样微不足道。出谋划策的人只能给国王当奴才,要想吃好的穿好的还得看主子的脸色。再能说会道的舌头能和军人的利剑比试吗?太愚蠢了。自古以来很少见到有书生当君王的,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掌握军队。智慧都消耗在了写文章上。即使有个别实践者,也不过是给掌握兵权的人打下手,或者给那些想图谋篡位的人当谋士。这样怎么能号令天下呢?
  
 君王的宝座是建立在白骨之上,君王的酒杯里盛满了鲜血。各朝各代都如此。君王总是希望他的帝国能世世代代存在下去,然而这只能是痴心妄想。如果财物可以通过打劫得到,强悍的人就会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抢过来,那些英雄豪杰就会想办法夺取。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你争我夺,得到的会失去,其他人再夺到,再失去。就和自一由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样,经常换买主。概括地说,实践得法者就可以成王,那就是神;读书读得好可以当官,但终究也不过是个奴才;谋划一精一道经商可能成功,那就是富豪;迷信书本而不怀疑书本的人就是愚蠢之人。
  
 聪明的人在夺取天下时,会声称他这样做是为了老百姓,所以追随者就很多。等他的事业成功了,原先许的诺言就不见影了。但他会换个说法,让老百姓拥戴他为王,而老百姓也觉得应该是这样。所以,想得天下的人必须善于借助老百姓的力量。民众愚蠢了,国家就稳定;老百姓聪明了,世道就会乱。
  
 人们都对周武王赞誉有加,对殷纣王却大肆声讨。实际上他们是一路货色。他们都把国土和百姓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财产拥有者最怕的就是失去财产。大多数国王往往干什么都没有节制,想咋胡来就咋胡来,只要你们投其所好,伺候国王其实就和哄小孩一样容易。明白了这些道理,你们就会把国王玩一弄于股掌之中,对付同事就像拿起一根羽一毛一一样轻松,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如果不这样的话,国王就会像老虎,同事就是老虎的爪子,你突然死了都不知道是咋死的。遇到你伺候的君王是个糊涂蛋,那就有机可乘了,你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夺取他的王位。
  
 统治国家的人明白要让老百姓穷的道理,老百姓的欲一望少了,就会感谢国王。老百姓的欲一望多了,国王给了老百姓好处,他们也不领情。你给饥饿的人一点吃的,他就会赞誉你仁慈,你把轻的礼物送给大户人家,连他家的佣人都瞧不起你。仁慈难道不是个鱼饵吗?把老百姓赚钱的路都堵死,而他们想要什么只能从国王那里得到,老百姓才会称颂国王仁慈。
  
 控制老百姓的方法,上策是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得已时才把他们关在监狱里,杀头是下策。让男人把女人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一半的老百姓。再让父亲把子女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四分之一的老百姓。我所说的忠,义,孝实质是不违背上级的意思。
  
 所谓礼,就是锁住老百姓灵魂与肉一体的枷锁。锁住或者打开全由国王说了算。自古以来也没见过礼能约束国王的。而那些制订礼的人却有不少蹲了大狱,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礼虽然摸不见,但却是锐利的武器,胜过千万勇敢的军人。
  
 所谓乐,就是歌颂国王的文章。舆论一律了,老百姓思念国王就像久旱盼甘露一样,如果让老百姓想说啥就说啥,那些煽动群众的人就会得利。不要让老百姓胡说八道,那些犯上做乱的人也就无计可施了。不明智的国王,只知道刀一枪一可以镇住百姓,却不知道言论也可以把大堤毁了。所以,他们的国家都完蛋了。对于用言论煽动百姓的人,一定要格杀勿论。
  
 我是就要死的人了,绝不会胡说,如果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必会走上一阳一关大道。一定记住我说的话。
  
 说完这些话后,孔子去世。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关于孔子的名言 
  
 一、孔子劝学名言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5、有教无类。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学诗,无以言。
  
 2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二、孔子做人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不学礼,无以立。
  
 10、礼之用,和为贵。
  
 11、听其言而观其行。
  
 1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1、过,则匆惮改。
  
 2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7、不迁怒,不二过。
  
 2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巧言乱德。
  
 33、巧言令色,鲜矣仁。
  
 34、刚、毅、木、讷近仁。
  
 3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4、放于利而行,多怨。
  
 4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孔子人生名言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语录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经典名言很多,这里整理了60句具有代表性的名言供大家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不迁怒,不贰过。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
   5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孔子临终遗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写愉快心情的句子 专题。

3. 为什么一篇伪造的“孔子遗言”能被大家传这么久?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竟然爆料出所谓的“孔子临终遗言”被考古学家发现,而且言之凿凿地指明是马王堆出土的。等我打开一看,不仅有发掘现场的照片,还说国家要成立专门机构来做研究,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作者竟然还把孔子遗言以及现代汉语的翻译都全部拿出来了。
  
  
 到“搜一搜”里面一检索,发现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两个人在传播,而是很多账号,很长时间都在流传。
  
 
        
 
  
 
  
                                          
 我本来满怀热忱地打开这篇文章,可惜不到半分钟就“心灰意冷”了。这篇所谓的“孔子临终遗言”,竟然至少有一千字。要知道《道德经》也不过五千字哟!《论语》中最长的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过也只有427个字。
  
 不仅是字数多到离谱,内容简直不堪入目。文章末尾出现一句话,简直把我吓了一大跳,原文是这样说的——
  
 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
  
 摆脱!造假的朋友,能不能认真一点点?还冥府!冥府是佛教用语好不好!
  
 还有一段,估计能把孔子都气活过来。作者竟然让孔子自称“仲尼”,原文是这样的——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
  
 大概初中生都知道,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名为卑称,字为尊称,孔子自称时必然会用“丘”,而绝不可能用“仲尼”!这个问题,《论语》中有范例,比如在讲到“不患寡而患不均”时,《论语》的原文就是“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孔子这么讲究礼法的人,难道连自称都会搞错吗?
  
 说实话,我根本就不屑于批判这篇文章的内容。我有时候写读书随笔的时候,有一些论点,说实话也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无论如何,不敢如此“麻痹大意”“搬弄是非”。
  
 就算个人认知可以不同,但是麻烦某些人,不要因为利益上的诱惑,就胡编乱造一些奇奇怪怪的文字出来欺骗读者好不好?现在很多网友喜欢国学,喜欢传统文化,但是不管我们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总不能那这样一些“伪作”来欺骗用户呀!

为什么一篇伪造的“孔子遗言”能被大家传这么久?

4. 遗言,孔子遗书是真的吗,子寿终录是何时出土,人临终

所谓“孔子临终遗言”(下称“遗言”),伪作无疑!列几条愚见,大家批评:
一)“遗言”中频频出现骈俪文句式。骈俪文是魏晋以后才产生的文体。孔子辞世距曹丕建魏七百年,而“遗言”于夫子弥留之际能脱口而出,对仗工整而音律铿锵,丝缕不乱,愚喟叹曰:俺的圣人也!
二)这个“牛王堆”谁听说过?在哪里?求教!可是“马王堆”的姊妹堆?
三)至于“遗言”主旨,慕威权,鄙文化,悔大道,用阴谋,驭愚民,悭百姓,焉有孔夫子气派?直如夫子临终而魔怪附体,无非是对于孔夫子终生追求的反动、泼污。只需稍翻《论语》,俯拾皆是与“遗言”完全相反的思想,譬如:
“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遗言”中语)——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述而第六·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述而第六·15》)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遗言”中语)——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第五·16》)
不多例举了,免得看官不耐烦。

5. 孔子墓里有没有孔子遗体?

孔子墓里有孔子遗体。
孔子墓是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的合葬墓。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在鲁国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据《阙里文献考》记载,当时孔子的墓“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垅,祠,宇不过三间”。
后经历代恢扩,才日就宏丽,如今孔子墓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似一隆起的马背,故称“马鬣封”。

孔子的葬礼规格:
孔子的葬礼集中了夏、商、周三王的礼节,但葬礼非常的简洁。史载子夏对前去观看的燕国人说:“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人也,子何观焉?”意思是说,圣人为别人举行葬礼,与普通人安葬圣人是一样的,你们为什么跑来观看呢。
葬礼结束后,弟子们一人一抔土,为孔子筑起了一个椭圆形的墓。《孔氏祖庭广记》载:“孔子冢去城一里,茔冢百亩,北广十步,东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可见,其墓制的规模很小,无法与当时的王公贵族墓相提并论。

孔子墓里有没有孔子遗体?

6. 遗言,孔子遗书是真的吗,子寿终录是何时出土,人临终

所谓“孔子临终遗言”(下称“遗言”),伪作无疑!列几条愚见,大家批评:
一)“遗言”中频频出现骈俪文句式。骈俪文是魏晋以后才产生的文体。孔子辞世距曹丕建魏七百年,而“遗言”于夫子弥留之际能脱口而出,对仗工整而音律铿锵,丝缕不乱,愚喟叹曰:俺的圣人也!
二)这个“牛王堆”谁听说过?在哪里?求教!可是“马王堆”的姊妹堆?
三)至于“遗言”主旨,慕威权,鄙文化,悔大道,用阴谋,驭愚民,悭百姓,焉有孔夫子气派?直如夫子临终而魔怪附体,无非是对于孔夫子终生追求的反动、泼污。只需稍翻《论语》,俯拾皆是与“遗言”完全相反的思想,譬如:
“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遗言”中语)——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述而第六·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述而第六·15》)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遗言”中语)——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第五·16》)
不多例举了,免得看官不耐烦。

7. 孔子临终遗言_关于孔子的典故

  曾在一次考古发现中得到一个好消息。关于春秋时代的竹简被出土,据相关考证,共有168片。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  家,哲学家---孔子先生的临终遗言。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孔子临终遗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临终遗言   
      曾在一次考古发现中得到一个好消息。关于春秋时代的竹简被出土,据相关考证,共有168片。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先生的临终遗言。这无疑是我国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关于这一竹简,刚发现时它是被包裹在一做工很有考究的一猪皮囊内,并且它的囊外涂了大概有一寸厚的保护层,与空气隔绝。在其中竹简又被分成21捆(大概每8个一捆),分别装在丝绸质的袋子内。关于它的包装风格很像是现在  中秋  节的高档月饼盒。这一个消息一流传出去,就受到了广大群众以及考古学家的关注。关于后续的调研工作就用了将近500多名的硕士以及百名的博士生。
   
      对其竹简所记载的相关内容,这份孔子临终遗言是有一位自称是孔子的后代---孔健所杜撰的。作为一名在中国国内宣扬儒家精神的孔子后人。用这份遗言来增加大众群体对伟大孔子的崇拜和敬重感,包括自己是“孔子正宗嫡系”的身份更加受重视。关于遗言的真伪,实质上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确实反映了孔子和儒学的真正本质,并且还体现了孔子教学的特点和服务对象。历程2000多年以来,孔子教学的人物一直都是延续这份遗言来做的。关于统治者也都是按照这份要领来统治国家,制定相关的  法律  制度。
         关于孔子的  典故     
      在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  拜访  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孔子临终遗言_关于孔子的典故

8. 我对《孔子临终遗言》一文的真伪的看法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读了一篇《孔子临终遗言》的文章。当时,我读了很感慨,还写了一篇读后感。
  
 我在校友群里分享了我的读后感。我的一位师兄在群里问我为什么不怀疑《孔子临终遗言》一文的真伪,我被他问住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他。
  
 我当时写那篇读后感,是因为我很认同网上流传的那篇孔子临终遗言的观点。于是,我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就写了一篇读后感。
  
 最近,我的一个国学同学分享了他对这篇网上流传的孔子临终遗言的真伪分析。我读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
  
 他说:“最近网上关于此文,有很多文章在探讨,相互关于真伪说法不一。好多文章从单双词、句法、发掘地等方面论述此文的真伪,个人试从孔子义理的一贯性论述,如何分辨精英信息的个人体会。
  
 1. 从第一段: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对照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都可看出孔老夫子对物质的追求是排在精神享受之下的。
  
 2.从第二段: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鸿鹄伟志实毁于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伤心地也。对照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另外孔子在《论语•学而篇》总结自己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可见,孔子晚年对一生坎坷之际遇已完全看开。
  
 3.从第三段: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对照孔子临终家书《中庸》: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宽柔以教强于衽金革,即教化胜于兵戈。
  
 4.武王人皆誉之,纣王人皆谤之。实无异也!对照《中庸》: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孔子一生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推崇备至,怎么临终又贬低得一钱不值?
  
 此文乍一看,觉得说得有些道理,达到老师所说的精英信息的层次,但通过查寻、对照、分析等,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故个人认为此篇文章很可能非孔子本人所述。虽然非孔子所述,但其中好些说法,亦有一定借鉴意义。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我佩服我的这位同学一条条分析论证这其中的真伪。他拿《中庸》和《论语》里孔子的观点对照网上流传的孔子临终遗言的观点,找出其中的漏洞,认为此文可能是某位精英杜撰的,但有些观点有现实意义,可以拿来借鉴。
  
 我对《孔子临终遗言》一文的看法是什么呢?
  
 拿来主义。只要这篇文章的观点能为我所用,并且有利于我聚集能量,把自己经营好,我不在乎到底是谁说的,谁写的。
  
 此外,我的同学分析这篇文章的真伪用到了对比法。从儒家的其他论著中寻找蛛丝马迹,最后得出这篇文章可能是杜撰。我同学的治学严谨的精神也值得我学习。
  
 学习国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国学,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好。因此,我不在乎真伪,只要能用来改变我的思维模式,把人生经营得越来越好即可。对我来说,争辩文章的真伪对我没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