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2024-05-10

1. "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连续12年获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农业成为行业赢家。多位研究人士认为,今年一号文件内含诸多利好市场的政策 “彩蛋”。农业该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起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原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NBD:与去年相比,今年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徐小青:与去年一号文件相比,今年很明显的不同是加入了法制建设的部分。这也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要求,在农村领域的体现。从农村的土地制度、农民权益保障、市场运行制度等方面改革来看,农村改革确实需要法律保障,以从根本上保障农民权益。
  林永生: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围绕农业展开,最大亮点就是大举推进包括土地政策改革在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解决城乡综合发展问题的关口:一方面,城镇化所需的建设用地规模受到抑制,既受当前土地储备规模存量所限,又无法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城镇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特殊而复杂,农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多地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的趋势,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首先需要建设好与管理好新时代下的新农村。
  我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是:“农村集体”究竟拥有哪些类型的资产、如何量化、又怎样才能经营和管理好这些资产等。
  李国祥:我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在粮食供应充裕的前提下提出的。这么多年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市场供给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本来农业资源有限,但是资源利用过度、利用不当,老百姓在环境问题突出、产品质量安全性等问题上有怨言,而现在供给压力不大了,保供应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那么就要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从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强调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所以就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 “调结构”。今年调结构,整体上还是要把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加强,也可以看到,粮食产能被放到一号文件的第一项工作来部署,藏粮于田、于科技、于水利,那么在土地质量、水利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停止。要注意协调调结构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NBD: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分类实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这透露出怎样的改革意图?
  徐小青:今年农村改革的重点是稳步推进试点,比如农地的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等;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试点的意见,也已有文件出台。所以这“三块地”的试点都已铺开。试点要严格遵守“封闭运行”的原则,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来做。
  林永生:这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继续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集体”的角色,可以说“私有化”取向并不被鼓励和支持。一号文件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回归统分结合的集体经济制度,在过度“分”基础上加强“统”,重建集体产权主体。二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的“三权分离”模式,即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借助外力、吸引社会资本盘活农村非农用地市场,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四是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让农户分享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收益,本质上相当于在“农用地承担农民一定的保障功能”外开辟了一条新的农村居民的保障途径。
  李国祥:从关于深化农村改革部分的描述来看,实际上高层的改革意图还是要尽可能地走市场化的道路,征地方面要尽可能地减少政府的参与,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征地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而普遍存在的土地价值难以公平分给农民,也将在市场化过程中提升农民收入;实际上市场化的办法不一定会推高用地成本,这主要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由市场来形成价值,在城市里土地一直是招拍挂,虽然有地段价格较高,但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高,因此,在农民等相关主体利益得到了保护的情况下,会帮助平衡价格差异,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会有比较好的作用。对于农民的宅基地方面,还是要加强管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市场化。
  NBD:这样的改革意图,将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徐小青:供销社、农垦改革虽然今年加入到一号文件,但其改革一直都在进行,这一次是更加突出。比如供销社,就是要打造成全国性的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农垦则要在管理体制、经营体制、权属关系方面有所改革,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对于市场的影响,我想应该是促进要素的流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化,这些环节都会发生变化。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也会发展出新的增长点,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我认为将成为投资的重点,这会对市场形成影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则又与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相辅相成。
  林永生:我想主要是有利于广泛借助外力、吸引社会资本从事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
  本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后,有望首先撬动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广泛吸引外力、社会资本从事这些土地市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既能迅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面貌更新,增强农村吸引力,又能通过盘活这些市场来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还能刺激新的农村房地产市场需求,适度缓解当前已很低迷的城市房地产市场。这要受到是否允许集体外城镇居民购买房屋,以及农村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等因素影响。
  李国祥: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到城乡一体化,应该来说通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可以把资源配置通过市场作用效率化。而政府通过政策的引导、配套的措施,应该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得到更好发挥。需要用改革激发农村各个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三农投入上我们通过财政的政策激发金融对三农的投入,让农业结构更加合理。资源要放活,价格形成要更加合理,相关主体利益也要得到更好的保护。

"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2.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亮点,具体是如何解读的?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亮点,具体是如何解读的?有助于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大指向,尤其是精准扶贫措施,有针对性,切合实际,正是农民所需要的指导措施。当前国内农业升级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自包产到户以来,形成的农户生产为基础单元的农业生产关系,不适合农业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以更大生产单元的基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其根本是生产关系的升级。生产关系的升级,本质是利益分配模式的升级。这种利益分配模式的升级,必须以高品质农产品的宏观市场突破为依托。而当前国内高品质农产品对传统农产品一直难以实现宏观替换才是问题的根本。就是说,国内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问题,核心其实都是一个商业难题。缺乏核心商业模式的支持,其他所有的政策规划,可能作用都有限。

反过来看,其实78年的包产到户政策,其实也是一个核心的农业发展商业模式。我认为,农业要实现突破,必须解决三个问题: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必须降到普通农产品附近。依托农户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建立以农户生产升级为基础的,集合,技术路线、生产组织,质量管理,利益分配体系创新的核心商业模式。依靠农户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打通消费市场,借助缩短供应链,让农户增收30%以上。只有实现了这三个目标,其他的政策设计才会发挥出作用。如果一个好的为公的办法,由上级一个人交给一个人去做,就坏掉了。如果由公众交给一个人去做,而且由公众眼睛看他做,会做的很好。

3.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什么是重点?

法律分析: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什么是重点?

4. 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特点

一是强调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二是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这三个层次,提出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三是从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外部条件的角度,提出了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四是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策。

5.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村送来了甘露,送来了及时雨,为推动农业何着新的发展途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发展以合作社集体的发展管理模式,反对私有化的发展路子,将农村农业引上新的发展路子,改变私有制承包的不利蔽病,逐步去除小农经济生产,阻碍农业的规模化,积约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尽快走进农业发展的快车道。解决农村士地分散的问题,为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它标志着生产力的解放,让农业机械在农村大展宏图。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土地转让,代耕代种,让闲置荒芜的土地重新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农民们在新的合作体制下,充分发挥自一技之长,种植有机绿色粮食,瓜果,蔬菜,逐步迈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实现农业综合发展的路子,创新农村特色发展思路,同时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实现农,林,副,鱼的全面综合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医疗的配套措施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我国农业吃上了定心丸,指明了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希望,让广大农民有了主心骨,让三农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大展宏伟蓝图,健步迈进社会主义新时代!

对农业发展,要明确规划、实施合作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在优先发展时,必须打好脱贫、扶贫的攻坚战,深入加强反腐力度,要严防虚假脱贫和返贫,严防喊口号和一切形式主义。如何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着重保障农民种粮效益,要加强改变农民创收思路,结合实际发展特色农业,要加强力度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建设,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村貌三乱差要狠下功夫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农民脱贫摘帽。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6.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亮点,专家具体是如何解读的?

在专家的解读中,让我了解一下什么是动态归零,动态归零有哪些做法。动态归零不是零疫情,而是在疫情发生后,用最短的时间阻止疫情扩散,消灭在固定范围内。疫情以来,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因为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两年的疫情防控,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方法,称之为“动态清除”。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唐说,“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新动力跟不上。“对于国内的散发性疫情,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清除。即在短时间内,通过快速、准确的方法控制疫情。

首要任务是遏制疫情蔓延,通过区域和人员封锁管理,辅以核酸检测手段,使疫情防控走在前列。动态归零不能理解为零疫情,而是我们在动态控制中用科学的防疫手段把疫情尽可能早的扑灭,然后在避免大规模感染后被动的做疫情的防控。疫情发生后,不能任其发展,要主动控制。让疫情的传播以最少的代价,最短的时间结束。

具体问题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则的指导下,对矛盾的特殊性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问题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摆脱贫困需要准确识别和具体分析各种贫困的具体和特殊原因。具体分析问题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抓住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脱贫需要精准施策,一户一策,因贫施策,因地制宜。

7.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背景

改革初期,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分田密约”为标志,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在中国农村出现,并席卷中华大地。但是,当时还处于“人民公社”和“不准搞承包”的体制下,这种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为国家权宜之计?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为此,中央相继召开了多次农村工作会议,终于在1982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的中央“一号文件”。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社会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开始大量涌现,如农村中出现了承包大户、雇工、私人开办工商业等现象,人们的思想再次产生困惑。有些人认为将可能导致两极分化,有些人认为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不同的认识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既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也影响着实际的行动。为澄清这些困惑,1983年1月第二个“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农民的伟大创造。对于这个文件,社会反响强烈。农民说,这个文件给他们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邓小平说:“一号文件很好,政策问题解决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授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背景

8.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大亮点

城镇化的车轮在带着亿万农民进城就业的同时,也给广袤的田野留下了大大的问号:今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眼下,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制创新。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破题之策,就是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亮点一: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9%。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需要明确的是,鼓励流转的是经营权,而不能误读为其他别的什么权利。一号文件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意图是在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开拓发展空间。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也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但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和监管制度。一号文件要求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工商企业租赁农地必须从事农业,还得用保障金的形式来防范经营风险可能对农民利益造成的损害。文件特别指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农民想种自己承包的地,就让他自己种,任何人无权干涉。规模经营也应适度,要与农业人口转移、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社会化水平相适应,而不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亮点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蓬勃兴起。中国有种粮大户(南方经营耕地面积50亩以上、北方100亩以上)68.2万户,经营全国7.3%的耕地,产了全国12.7%的粮食;全国粮食生产合作社有5.59万个,经营全国4.0%的耕地,出产了全国8.2%的粮食。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91.1万家,入社社员6838万户。一号文件明确,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财政补贴、用地指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员培训等方面,出台了扶持这些主体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这些有力度的举措,必然为新型主体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它们尽快与作为基础的农户家庭经营共同构筑立体式的经营结构。 亮点三:农户家庭经营是基本面从农业生产特性和国际普遍经验看,家庭经营始终是农业生产最根本、最基础的组织形式。新型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应当在农户家庭的土壤上繁衍和发展。同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户家庭无论在主体数量上还是经营土地的数量上,都仍将占据绝大多数。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家庭经营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无论怎么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都必须坚持集体土地的承包权属于农户家庭,在鼓励、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户家庭经营这个基本面,这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解决好谁来种地,必须解决好谁来服务。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一翼,与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复合型结构。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主体数量众多的基本国情农情看,更要注重以扩大服务规模来弥补土地经营规模的不足。一号文件从创新公益性服务手段和创新多元化服务主体两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