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倾销的三种形势及特点

2024-05-09

1. 商品倾销的三种形势及特点

商品倾销的形式间歇性倾销、掠夺性倾销、长期性倾销等形式。
特点:1. 间歇性倾销 :在国外市场倾销过季或库存产品,危害性较小,很少会被采取反倾销措施。2.掠夺性倾销:以低价格占领国外市场后再抬高价格,危害较大,常被采取反倾销措施。3.长期性倾销:长期以低价销售,达到长期占领国外市场的目的,也常被采取反倾销措施。

商品倾销的三种形势及特点

2. 商品倾销的三种形式

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商品倾销可以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和长期性倾销三种形式。偶然性倾销通常指因为本国市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在国内市场上很难售出的积压库存,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由于此类倾销持续时间短、数量小,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没有特别大的不利影响,进口国消费者反而受益,获得廉价商品,因此,进口国对这种偶发性倾销一般不会采取反倾销措施。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达到打击竞争对手、形成垄断的目的。待击败所有或大部分竞争对手之后,再利用垄断力量抬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这种倾销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故为各国反倾销法所限制。长期性倾销是指无期限地、持续地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3. 商品倾销的形式主要包括

1、突发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又称短期倾销(Short-run dumping),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防止商品的大量积压危及国内的价格结构,在短期内向海外市场大量地低价抛售该商品。Viner认为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是暂时的,而进口国消费者却可以从中获取低价消费的好处,因而是无可厚非的。2、间歇性倾销(Intermittent dumping)又称掠夺性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海外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向该市场抛售商品,待将竞争对手驱逐出该市场后再实行垄断高价。Viner认为这种类型的倾销具有掠夺性意图,其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超过了进口国消费者获得的好处,因而应受到反倾销法的抵制。3、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又称长期倾销(Long-run dumping)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一方面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国内价格结构而将其中一部分蔬菜销售商品长期地低价向海外市场销售。Viner认为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只有一次,即其被迫转产之时,而进口国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好处却是不断累积的,因而也不应受到反倾销法的抵制。为了制止倾销而采取反倾销措施应该说是合理的,但如果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超过了其合理范围或合理程度,反倾销措施也会成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而对国际贸易的扩展造成阻碍性影响。例如,武断地认定原本不存在倾销的商品为倾销商品,或无根据地夸大倾销幅度,从而无理地实施反倾销措施或不适当地提高反倾销税征收金额,这些都会阻碍正常进口贸易的进行。如美国与加拿大关于进口马铃薯征收特别倾销税的纠纷。1962年,由于气候原因,美国农产品收获季节早于加拿大,在美国马铃薯大量上市时,加拿大的马铃薯还未收获,这时美国出口到加拿大的马铃薯非常便宜,加拿大决定根据“正常价格”与出口价格的差异征收特别倾销税。美国政府认为,加拿大的征税行为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并向GATT申诉,要求解决加拿大对进口马铃薯征收反倾销税的问题。1963年1月2日,加拿大取消了该项税收。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反倾销是以前的《关贸总协定》和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所承认的用以抵制不公平国际贸易行为的一种措施。一、倾销的表现特征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的惩罚。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政府奖励出口的政策下,生产者为获得政府出口补贴,往往以低廉价格销售产品;同时,生产者将产品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另一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消灭竞争对手,再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第四,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事例:公司进行不计成本损失的某时间段内大规模销售,使其竞争对手失去对该地区市场的控制力,降低其所拥有的市场比率,达到垄断,以击垮其竞争者,最后称霸该市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三条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商务部负责。

商品倾销的形式主要包括

4. 商品倾销的目的

(1)为打击或摧毁竞争对手,扩大或垄断某种产品的销路;(2)为了在国外建立新的销售市场;(3)为了阻碍出口国同种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发展,以维持垄断地位;(4)为了推销“过剩”产品,转嫁经济危机;(5)对发达国家来说,商品倾销是为了打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以达到经济上、政治上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目的。

5. 商品倾销是一种( )

商品倾销是低于成本价格大量销售商品的行为,目的在于排斥竞争对手,是属于商业行为,不能认为是什么措施,不是国家行为,而且,根据世贸组织以及国际条约相关规定是不允许商品倾销的,否则他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甚至处罚性行为。

所以,A最为贴近本题。

商品倾销是一种( )

6. 什么是商品倾销商品倾销的目的是什么

商品倾销就是指某个国家的企业用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向其他国家抛售商品,通过低廉的价格形成对该国商品市场的打击,通过这种恶意竞争的手段将其他企业挤出市场,从而在市场中形成垄断,然后利用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商品倾销一直是各国打击的恶意竞争行为。      商品倾销就是指某个国家的企业用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向其他国家抛售商品,通过低廉的价格形成对该国商品市场的打击,通过这种恶意竞争的手段将其他企业挤出市场,从而在市场中形成垄断,然后利用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商品倾销一直是各国打击的恶意竞争行为。
一、什么是商品倾销      一国的企业以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市场批发价格,甚至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国外抛售产品,以达到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最后获得垄断利润的目的。      其形式主要有三种:偶然或临时倾销。时令季节已过,货物尚有积压,从而在国外削价抛售,以清理存货。间歇倾销。为了对外扩张,以低于国内的价格,迫使对手退出某些国外市场,然后再提高价格,以取得暴利。长期倾销。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很低的价格,可能会使利润暂时减少或亏本。其目的是彻底占领一国市场。
二、商品反倾销税的征收依据      对倾销性商品将征收反倾销税。 征收反倾销税的依据标准是:      (一)出口价格低于该产品在出口国消费的同种或类似产品的可比现行价格。      (二)如在出口商的国内市场正常贸易中没有同种或类似产品的出售, 或由于特殊市场因素没有同种产品相比的可靠根据, 但出口价格低于出口到第三国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或者低于原产地国家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经营、销售及其他费用和利润。      (三)如果没有出口价格或出口价格不可靠(如制造商提供津贴等), 可按该进口产品第一次转卖给一个独立的买主的价格,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基础。 如果没有被转卖给任何买主,或在进口国也没有被转卖, 就以任何被认为是合理的价格作为计价基础。      世界贸易组织调整反倾销的规则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和《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简称反倾销协议)(以下通称反倾销规则)。根据反倾销规则,对倾销可以采取三种反倾销措施:临时措施、价格承诺和反倾销税。采取其他措施都违反反倾销规则。三、反对商品倾销税的影响      (一)反倾销税对进口国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进口国消费者是倾销的直接受益者,自然也是反倾销的直接受害者。若把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无疑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当倾销和其后的反倾销发生时,进口国消费者与被倾销企业之间的矛盾开始出现。生产企业希望通过反倾销来维持一个较高的市场价格,而消费者当认识到存在国外竞争企业倾销压价的机会时,则希望争取这一机会,以扩大自身的福利。反倾销税使国内商品价格得到了提高或维持,生产企业得到了保护,但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一国政府多数时期注重的是生产者利益而非消费者利益,所以进口国消费者在整个反倾销过程中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消费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福利,必然会选择价格略高于被征收反倾销税方、但要远低于本国同类商品的第三国的进口商品,消费者的这种选择使得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失效,国家整体福利进一步下降。      (二)反倾销税对进口国生产者的福利影响      价格的提高和国内产出的增加使国内厂商从实施反倾销税中受益。这样进口国生产这种产品的产业受到保护,反倾销税起到保护作用,产业保护效益就是使生产者剩余增加。但征收反倾销税,往往都是以牺牲消费者剩余为代价的。经计算可知征收反倾销税对产业进行保护的结果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大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因此,可得出征收反倾销税实施产业保护很难达到正效应或者福利均衡。      由于反倾销税作为贸易保护措施的无效性,使得受到保护的企业往往缺少竞争条件下那种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结果是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在政府保护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依靠保护、缺乏核心竞争力,却又可以获得政府保护,使得受保护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消费者选择境外第三方商品进行替代,这一选择的结果,使政府所有的保护政策失效、国内相关产业彻底失去竞争力。      (三)反倾销税对进口国总体福利的影响      对进口国来讲,征收反倾销税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取决于反倾销税对该国的整体福利的影响。如果生产者利益的增进超过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则整个国家会获得净福利改善;反之,国家总体福利恶化。对反倾销税总体福利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表明,反倾销税会给进口国造成净福利损失。      总之,商品倾销是一种恶意竞争的手段,世界贸易法和各国经济市场都严厉打击商品倾销的行为。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商品倾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7. 什么是倾销?倾销的特点是什么?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市场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但是有的时候一些竞争者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会进行恶性的竞争,甚至出现了倾销的行为,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大家可能都遇到或者听说过倾销,但是对于具体的倾销是什么行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就详细给大家说说具体的倾销行为是什么,帮助大家了解。一、倾销是什么行为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是与政府对出口的建立制度相联系的。      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二、倾销行为的表现特征      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      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的惩罚。      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政府奖励出口的政策下,生产者为获得政府出口补贴,往往以低廉价格销售产品;同时,生产者将产品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另一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消灭竞争对手,再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第四,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事例:公司进行不计成本损失的某时间段内大规模销售,使其竞争对手失去对该地区市场的控制力,降低其所拥有的市场比率,达到垄断,以击垮其竞争者,最后称霸该市场。三、倾销的种类      1、突发性倾销      (Sporadic dumping),又称短期倾销(Short-run dumping),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防止商品的大量积压危及国内的价格结构,在短期内向海外市场大量地低价抛售该商品。Viner认为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是暂时的,而进口国消费者却可以从中获取低价消费的好处,因而是无可厚非的。      2、间歇性倾销      (Intermittent dumping),又称掠夺性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海外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向该市场抛售商品,待将竞争对手驱逐出该市场后再实行垄断高价。Viner认为这种类型的倾销具有掠夺性意图,其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超过了进口国消费者获得的好处,因而应受到反倾销法的抵制。      3、持续性倾销      (Persistent dumping),又称长期倾销(Long-run dumping)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一方面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国内价格结构而将其中一部分 商品长期地低价向海外市场销售。Viner认为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只有一次,即其被迫转产之时,而进口国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好处却是不断累积的,因而也不应受到反倾销法的抵制。      为了制止倾销而采取反倾销措施应该说是合理的,但如果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超过了其合理范围或合理程度,反倾销措施也会成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而对国际贸易的扩展造成阻碍性影响。例如,武断地认定原本不存在倾销的商品为倾销商品,或无根据地夸大倾销幅度,从而无理地实施反倾销措施或不适当地提高反倾销税征收金额,这些都会阻碍正常进口贸易的进行。如美国与加拿大关于进口马铃薯征收特别倾销税的纠纷。1962年,由于气候原因,美国农产品收获季节早于加拿大,在美国马铃薯大量上市时,加拿大的马铃薯还未收获,这时美国出口到加拿大的马铃薯非常便宜,加拿大决定根据“正常价格”与出口价格的差异征收特别倾销税。美国政府认为,加拿大的征税行为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并向GATT申诉,要求解决加拿大对进口马铃薯征收反倾销税的问题。1963年1月2日,加拿大取消了该项税收。      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反倾销是以前的《关贸总协定》和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所承认的用以抵制不公平国际贸易行为的一种措施。      通过本文的详细的介绍,大家对于倾销是什么行应该都有了一定了解,简单的说就是低价的恶性的销售行为,造成了同行业和自身的利益受损,使得大家的都无法得到正常的利益,这对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因此大家要坚决抵制倾销行为,防止倾销阻碍行业的发展,也是在防止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坏。

什么是倾销?倾销的特点是什么?

8. 商品倾销包括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其商品挤进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受到倾销商品损害的进口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称之为反倾销。 倾销的确定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
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确定倾销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确定出口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按照倾销的定义,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被称为倾销幅度。
商品倾销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企业或设立专门机构或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以低于正常价格(通常为国内市场价格或生产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本国商品,以达到打击竞争对手、占领海外市场的目的。
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商品倾销可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和长期性倾销。偶然性倾销持续时间短、数量小,进口国消费者受益,获得廉价商品;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以低于国内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长期性倾销无期限地、持续地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