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的作者是谁?

2024-05-10

1. 陀螺的作者是谁?

一《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
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协副主席。
二、附《陀螺》全文: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到儿,  让它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  ,意思是小且细。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叔叔的礼物不错!
       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制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只是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陀螺的作者是谁?

2. 陀螺的作者是谁?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陀螺》入选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陀螺的制作与玩法。

第二部分(4):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第三部分(5-7):写“我”过生日时得到了叔叔送的陀螺。

第四部分(8-12):写“我”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

第五部分(13):写“我”从玩陀螺中收获的感悟。

3. 《陀螺》的作者是谁?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陀螺》入选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陀螺的制作与玩法。

第二部分(4):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第三部分(5-7):写“我”过生日时得到了叔叔送的陀螺。

第四部分(8-12):写“我”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

第五部分(13):写“我”从玩陀螺中收获的感悟。

《陀螺》的作者是谁?

4. 陀螺的作者 陀螺的作者是谁

1、《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
 
 2、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5. 陀螺作者是谁?

一《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
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协副主席。
二、附《陀螺》全文: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到儿,  让它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  ,意思是小且细。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叔叔的礼物不错!
       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制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只是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陀螺作者是谁?

6. 《陀螺》一文的作者是谁?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陀螺》入选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陀螺的制作与玩法。

第二部分(4):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第三部分(5-7):写“我”过生日时得到了叔叔送的陀螺。

第四部分(8-12):写“我”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

第五部分(13):写“我”从玩陀螺中收获的感悟。

7. 作者写陀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批注思路:所以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详细的描述出主人公的所有心理的变成过程,正文如下:
《陀螺》一文中“我”的心情变化规律从心理经历了“兴致勃、挑衅、懊恼、重整旗鼓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和小伙伴斗陀螺的过程;表现出我因为自己的陀螺其貌不扬而不敢正面抗击对手的心理状态,为后文我的陀螺反败为胜做铺垫,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懊恼:心里别扭,懊悔烦恼。
重整旗鼓: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故事,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一只小小的陀螺在桌面上飞速地旋转着。单见它立定一点,一面绕倾斜于桌面的轴急速自转,另一面自转轴又宛如锥体母线般绕着过定点而垂直于桌面的轴线,缓慢而稳定地做公转运动。

作者写陀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 陀螺这本书中的弹弓是谁写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十课《陀螺》是高洪波写的。
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创作出U;内蒙古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座读会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


陀螺的玩法
陀螺是我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北方叫作“冰狳”或“打老牛”。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