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边最聪明的谋士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4-05-09

1. 刘邦身边最聪明的谋士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

谋士陈平可以说是刘邦身边最聪明的人,那么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一下具体的分析。第1个方面,陈平是绝顶聪明之人,他的智慧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第2个方面,陈平是一个看透人性,看懂人性,会利用人性的人。第3个方面,陈平是懂进退,知荣辱明白领导是怎么想的会自保的人。

陈平是个聪明人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认为这是一句最无用的废话,如果陈平不聪明,刘邦怎么会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呢?但是有一句话你必须要了解,那就是聪明人也分很多种,而陈平这个聪明人是已经做到了全面发展的聪明人。对自己聪明,他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对领导聪明,他知道刘邦是什么样的人对敌人聪明,他知道敌人需要什么,自己该从哪里去着手对付敌人,这样的聪明人在刘邦的阵营当中其实并不多。

陈平是个懂得利用人性的人熟读汉史的人一定会发现陈平这个人是最懂得利用人性的人,萧何负责大后方的运作,张良负责出谋划策,韩信负责打天下,陈平负责算计别人,算计对方算计自己。陈平之所以这样精于算计,就是因为他懂得利用人性的缺点,优点或是弱点,在刘邦对待敌人无计可施的时候,陈平的算计能力就成为了攻必克战必胜的主要武器。

陈平是个懂得自保的人刘邦在推翻大秦王朝,战胜楚霸王项羽之后也是大杀功臣哪,那么为什么陈平能够得以善终原因很简单。因为陈平他善于自我保护,懂得进退,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什么时候我该上前一步,什么时候我该退后一步,陈平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陈平能够活到最后。

刘邦身边最聪明的谋士陈平,是个什么样的人?

2. 刘邦为何特别重视陈平?陈平究竟有何能耐?

我们知道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西汉王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手下有很多能人志士。但是这些能人志士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他们的下场一个比一个惨。先是大将韩信被人引诱被杀,后来忠良之辈张良在得知韩信被杀后,也选择了归隐山林,然后就到萧何,他曾经被人捉入大牢,但是最终也没落下什么好下场。但是有一人却一直都受到刘邦的重视,他就是陈平。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之臣,凭借着他自己识时务的性格从而获得刘邦的欣赏。

一、陈平在陈平很小的时候,他就立下了要治理好国家的志向。他曾经在自己故乡的祭祀上担任主持,为村里的人民分肉。因为陈平分肉分得十分公平并且十分均匀,因此他得到了故乡老百姓得一致赞许。当时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说过,如果将来有一天,他能有机会可以治理国家,他一定向分肉一样,将国家治理得好好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后来陈胜和吴广起义,陈平也加入了这次的起义中。一开始他是追随魏王哲,但是到了后来他就转向加入了项羽的麾下,但是到了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陈平又加入到了刘邦的阵营中去了。从陈平的种种转变,我们可以看出陈平并不是一个对谁都能忠心耿耿的人,而是一个识时务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他会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一个对他有利的阵营,加入其中。

三、陈平的性格特点在刘邦死后,陈平因为自己的识时务,得体的言语,八面玲珑的性格,他同样赢得了吕后的赏识。正因为陈平的这种性格,后来吕后将他升为右丞相,取代了当时王陵的位置。可见,陈平之所以可以顺风顺水完全是因为他有一种八面玲珑的性格。

3. 通过哪些事件,能判断刘邦临终为啥不重用陈平呢?

刘邦临终前,吕后问他死后的人事该怎么安排,而刘邦说:“萧何死后可以被曹参取代,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管,但是王陵的智慧很平庸,必须得到陈平的帮助。陈平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但是在大事中陈平无法决定。周勃诚实,未来的安定刘氏江山的人一定是他。“当吕后继续追问到这个问题时,刘邦却说:“再后面的事情就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了。”

刘邦把他去世后的事物全部都安排好了,但他并没有重用陈平,而只是说他可以协助王陵。陈平为刘邦打下江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刘邦却让他成为副手。这属实很令人困惑,让我们看看刘邦死后会发生什么吧。


刘邦死后吕氏逐渐把持朝政,而吕后死后吕氏的诸侯王就开始密谋反叛。那时,周勃转向右丞相陈平寻求帮助,此时陈平用一计让吕禄交出了兵权,并帮助周勃一起控制了北方军队,陈平让周勃协助刘章控制南军,然后这两个军队将成为反吕的重要部队。周勃命令刘章进宫保护皇帝,等待机会杀了相国吕产,并将吕氏一族男女老少全部杀死,平定诸吕。

事实上周勃和陈平被列为丞相,但汉文帝询问周勃的几个问题,结果周勃无法回答,而陈平却轻松解答,此时的周勃是非常尴尬的,只好说自己有疾病,然后辞去了丞相之位,最后丞相的职位就由陈平独任。至于刘邦为什么不重用陈平,而是用他作为帮手,可能就是因为陈平太聪明了吧。
陈平这个人确实拥有智慧,但就是喜欢贪图小便宜。之前陈平的名声被毁过,但是他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并且生存能力超强,但他不能拉起军队,不像周勃那样一声口号就可以拉起北方军队,所以刘邦让陈平和周勃互补,平息了诸吕之乱。

通过哪些事件,能判断刘邦临终为啥不重用陈平呢?

4. 陈平如何消除刘邦疑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在河南陈州称王。并立魏咎为魏王。于是,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魏王。陈平辞别陈伯,与一伙青年到临济投效魏王咎。魏王咎见他办事有魄力,任命他当了太仆。陈平想将胸中韬略和自己所揣摩的天下大计,全部献给魏王。但魏王却不用陈平之计,陈平见魏王咎不成气候,心中就想离开他。
过了一段时间,项羽发兵攻城到了河上郡,陈平毅然前往归附,并且追随项羽入关灭秦,而获赏赐爵邑。陈平却得不到项羽足够的重视,郁郁不得志。他在鸿门宴上见到了刘邦,认为刘邦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才华横溢的陈平就处于“身在楚营心在汉”的矛盾之中了。正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等于软禁。刘邦问计于张良,可张良也身陷敌营,一筹莫展。这时,他们想到了陈平,张良决定孤注一掷,暗中去找陈平。
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临别,张良直言来访的意图,陈平思考片刻后,说:“要从项羽身边救出刘邦,首先要‘调虎离山’,必须让范增离开项羽几天,不然怎么也不行。”
第二天,陈平设计: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送他到郴州去养老,这样项羽就可以此号召天下了。陈平的话,正中项羽的意。不久,范增上朝见项羽,项羽对范增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接着,把陈平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说了一遍,说是自己想起来的,范增立即附和说:“大王,这事儿还真得解决,宜快不宜迟。而且,这事儿还就得我去。”但范增毕竟也是谋士,临行前向项羽提出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能让刘邦回到汉中,项羽答应后,范增才走。陈平估计范增走远了,就趁着早朝奏上一本说:“刚安定下来,必须节约。现在诸侯们聚集咸阳,每路兵马都不下四万人,军粮的负担极重,若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恐怕老百姓就负担不起了。”
项羽一听,大吃一惊,马上传旨:天下诸侯,路远的给10天期限,路近的给5天期限,在限期内做好回国的准备;唯有刘邦留在咸阳,陪王伴驾。
项羽扣住刘邦,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陈平趁各路诸侯返国的机会,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于是,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
项羽犹豫不决,张良故意说:“不能叫刘邦回乡取家眷,不然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您不如派遣他带着残兵败将回汉中去,再派人去沛县取他的家眷做人质,好教他规规矩矩做人。”
陈平乘机上奏:“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也已经布告天下,臣民共知,却不让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人家也许会说,陛下一登位便说假话,那以后执行法令,也会阳奉阴违了。不如听张良的话,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留在咸阳,遣他回汉中去,这样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约束刘邦,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项羽想了很久,同意了。刘邦心里欢喜无比,回营后立即拔寨起程。陈平出的声东击西的计策救出了刘邦,不仅保住了刘邦的性命,更为刘邦日后东山再起赢得了良机。
高帝元年(前206),项羽违背“先入关中者王之”之约,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而把刘邦封为汉王。不久,汉王起兵汉中,首先平定关中,然后再向东进军。此时,殷王叛楚,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军,前去征讨。陈平用计,降服了殷王凯旋归来,项羽拜陈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谁料陈平刚平定殷地不久,殷地便被刘邦所夺,殷王也成了俘虏。项羽闻讯大怒,他恼恨殷王,以致迁怒于陈平等灭殷的将领。陈平料定项羽定会迁怒于己,也知项羽为人刚愎自用,难成大业,便封逐项羽所赠黄金与印绶,带到逃走,准备去投奔刘邦。
陈平达到黄河,呼船渡河。船夫见陈平衣冠楚楚一表人才,又是孤身一人,便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定有金银财宝在身,于是就想杀害他,以谋财货。陈平看出船夫的恶念,心生一计,解脱衣服,帮船夫撑船。船夫发现陈平一无所有,才没有杀他。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从这小事,也可见出陈平智算不同凡响。
陈平逃到河南修武,凭着与魏无知的关系而进见汉王刘邦。当时,与陈平一起进见者有七个人。汉王赏他们酒饭,饭后说:“吃完饭了,且去休息!”陈平说:“我为要事而来,要说的话很重要,不能拖到明天。”
刘邦便与他交谈,一交谈就很投机,在很多事情上,两人的见解竟不谋而合。于是刘邦问陈平:“你在楚营任何官职?”陈平回答:“做都尉。”汉王说:“我现在马上就任命你为都尉,而且,再让你为参乘、典护军。”
命令一出,刘邦的部将就大为不满,都说刘邦不公:“偶然得到一个楚国的逃兵,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何德能,就与他坐一辆车,而且让他监护军中的资深将领。真是岂有此理?!”
古人乘车,驾车人居中,尊者居左,另一个居右;这居右的人就称之为参乘。参乘是最亲近者方能获得的美差。陈平刚刚降汉,便得汉王如此重用,也难怪将吏们心怀不满。
不管别人如何议论,刘邦仍然重用陈平。后来,刘邦领陈平一起攻伐项羽,至彭城,被项羽击败,退驻荥阳。刘邦又任命陈平为亚将,隶属于韩王信,在河南广武地方驻扎。
绛侯周勃与中大夫令灌婴心中愤愤不平,向刘邦进言,劝刘邦不要盲目宠信陈平。他们说:“陈平虽然相貌伟美,常人中难见,但那只是长相,内心未必有真才实学;也很可能只是个绣花枕头罢了!有人传说,陈平在家时,曾经与嫂子私通;投魏,不为魏所容。后逃归于楚,又不合己意。没办法才跑到我们这里来。您现在给他高官,命他典护军。可他却接受诸将贿赂,送黄金多的,便给一个好位置,送黄金少的,就给一个不好的位置。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请大王好好考虑后再用他。”
刘邦纵然相信陈平,听此也有了三分疑惑。于是便召问魏无知。魏无知说:“我推荐的是他的才能,您现在所问的是他的品行;这两者是不同的。当此用人之际,一个光会讲信义如尾生般的君子与一个光会讲孝道的孝子,对我们争夺天下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试问,君子、孝子能帮您打败项羽吗?陈平有奇谋,如果好好驱遣使用,一定会有利于国家。至于他跟他的嫂子关系如何,受了别人多少金子,实在没必要追究下去。”
刘邦听了,认为很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把陈平唤了进来:“你原来在魏王手下,后来又跑到霸王手下,如今又追随我。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难道不怕人们说你反复无常吗?”
陈平回答:“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话中有话。听了这番话,刘邦疑虑顿消。重赏了陈平,还继续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护所有的将军。这样一来,诸将也就无话可说了。

5. 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去秘密杀掉樊哙,是出于哪方面考虑的呢?

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去秘密杀掉樊哙,是出于哪方面考虑的呢?长安刚击败叛军英布、班师的汉高祖刘邦,因箭伤发作,倒在床上。 作为多年征战、冲锋陷阵的主将,一点点病痛是极其正常的。 这次,明显与以往不同。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61岁了。 无论遭受多少风雨,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生病睡觉,刘邦心情本来就不好,但还是不断有事烦他。
那时,有人对刘邦说:“樊哙想和吕后勾结,等待皇帝百年后图谋不轨。 皇帝必须赶快警戒。 ”

汉祖刘邦为什么在死前下令赐命亡命恩人樊哙?
吕后是刘邦皇后,樊哙不仅是刘邦的心腹大将,也是吕后的妹夫。
刘邦和吕后几十年的夫妇,感情很好。 但汉朝建立后,吕后的权欲开始凸显,以运用张良策谋杀死开国功臣韩信为象征,登上政治舞台,介入政治。 对吕后干政,刘邦相当不满,一直有意见。 现在,他听到部下大将与吕后勾结,觉得事情非常严重,对樊凯起了杀人之心。
之后,刘邦把陈平叫来,商议要这样杀樊哙。 最终,陈平悄悄地带着大将周博,向樊哙军传达敕令,宣布将樊哙斩首,周博替换他的位置。
谈谈樊凯和刘邦的关系。
樊哙是刘邦早年的伙伴。 他身份低下,以杀狗为业。 “义半从屠狗那里夺走一代”是樊哙杀狗的故事。 樊哙和刘邦关系很好。 刘邦起之后,樊哙左右跟随,为刘邦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西楚霸王项羽设鸿门宴,要把刘邦等人一网打尽。 鸿门宴上,项羽派项庄舞剑,刘邦性命岌岌可危。 那时樊哙勇敢地闯入账本,一言不合,项羽哑口无言。 随后,樊凯又护送刘邦全身而退。
可以说是舍身救了樊哙,刘邦即使有十条命也被项羽杀害。 樊哙对刘邦可以说有救命之恩。
因此,陈平和周博下令砍杀樊哙时,他们商量了一会儿。 陈平提出,樊哙长期追随刘邦,吃苦耐劳,身份特殊,是吕后妹妹的丈夫,属于皇亲国亲戚。 现在刘邦想杀他,是因为生气。 过了一会儿怒气消失,樊哙的头又掉了下来怎么办? 而且刘邦病情很重,吕后在他耳边随便吹枕头风,怎么办?

周博来自武将,内心没有陈平那么纤细。 听了他说的话,也没有想法,“怎么办? 解放樊哙了吗? ”陈平说:“不能杀,不能放。 我们抓到樊哙后,最好护送他去长安,让皇帝决定是自己杀还是放。 ”。
周博一拍大腿:“是的,你说得对。 ”。
当然,陈平还有一层意思,没有向周博解释。 刘邦一看就没治,他死后皇子年幼,掌握朝政大权的一定是吕后。 你们俩杀了吕后妹妹的丈夫,还指望她吃好水果吗?
于是陈平和周博去了樊凯军队,没有马上杀死樊凯,而是坐囚车送到长安。 过去交通不便,陈平和周博又打算拖延时间,结果他们没有赶到长安,刘邦已经病逝。

果然如陈平所料,吕后在刘邦死后掌权。 陈平赶紧快马加鞭,回到长安,借着给刘邦下跪的机会,吕后表示没有杀樊哙。
吕后是多么聪明的人啊她看到樊凯没死,松了一口气。 后来她释放了樊凯,恢复了他所有的官职。 陈平和周博成功避免了大灾难,得到吕后的信任,继续在朝廷担任要职。
赵神勇斩获无数名将,为何一生最后一战以失败告终
他是曹操手下头号猛将:率领八百精兵打残孙权十万大军

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去秘密杀掉樊哙,是出于哪方面考虑的呢?

6. 跟随刘邦的陈平看中刘邦什么了?他为何会选择刘邦?

陈平开始投奔了魏王手下,但是魏王并不听他的建议,不久后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陈平,陈平为了保住性命,只好离开魏王逃跑,这就是所说的言不听计不从。

战争方面坦荡,政治方面贵族垄断政治,普通人休想进入朝堂,反观春秋战国,有几个普通人进入朝堂的?郦食进谏抢夺陈留粮草刘邦就封他为长野君进攻陈留,张良让刘备先攻宛城刘邦就放弃函谷关转攻宛城....可见刘邦的优势就是善于纳谏,而且,封赏丰厚。
陈平到刘邦军营后得到了刘邦的重用,二是有人在魏王咎跟前说陈平坏话。见机不妙,陈平逃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平处事机敏、洞悉人情,这一优点让他屡屡化险为夷。白登刘邦给匈奴围困的时候,陈平又派人到匈奴阏氏陈述厉害,打通关系,把刘邦解救了出来。之后在楚汉之争和大汉初期中为刘邦中出谋划策,曾成功离间项羽谋士范增和两救刘邦脱围。


而是重点强调了他为什么不忠诚?陈平完成了项羽给他的任务,打败并降服了殷王司马卬,项羽派项悍前去任命陈平为都尉,同时赏给他黄金二十镒。实在是因为天下明君太少,所以陈平只得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君主。如果刘邦能够信任他,他便尽力为刘邦效命,如果刘邦不愿意,尽可罢黜他。
在乱世里面,他也只能误打误撞,投奔了这个魏王,被封了太仆,重用张良大家没意见,因为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刘邦给陈平这个“小人”的官阶,竟然在众人之上,大家的心里就有点接受不了了。但是对陈平的建议不采纳,又有人在魏王前面进馋言,陈平没办法,只得离开。

7. 陈平在刘邦清洗功臣时,因何能做到稳如泰山呢?

古往今来多少事,浊酒一杯笑谈中。各位读者大家好,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聊汉朝的那些人和事儿。刘邦清洗功臣,韩信被杀,张良选择逃避,为何陈平能稳如泰山?


曲逆侯陈平画像
陈平是刘邦的重要智囊,他六出奇计,不仅帮助刘邦平定天下,还数次挽救刘邦于危险之中,可以说他的功劳不在“汉初三杰”之下。然而刘邦坐定皇位之后便开始清洗功臣,功劳越大的越是他的打击对象。韩信、英布、彭越这三大名将被冠以谋反的罪名遭到屠杀,萧何不惜以自污名声的方式以求自保,张良选择归隐山林明哲保身,就连心腹干将兼亲戚的樊哙也差点儿死在屠刀之下。反观陈平,不但毫发无损,反而一直被刘邦寄以重任,历仕高帝、惠帝、吕后、文帝四朝,官拜丞相,成为汉初官场的不倒翁。为何陈平能稳如泰山善始善终,且听我慢慢分析。


陈平献计
陈平之所以能够逃脱清洗之祸,首先是由于他有灵敏的政治嗅觉。嗅觉灵敏的人往往能够预感到危险的来临,及时调整好对策来保全自己。陈平在投靠刘邦之前,先后跟随过魏王咎和霸王项羽,在魏王咎的帐下时,受人别人的陷害,看到风向不对赶快溜之大吉。转投项羽又因为平定的地盘被刘邦攻陷,预料到项羽要杀他泄愤,赶在项羽下手之前只身逃脱。看到刘邦想要清洗诸侯功臣,陈平及时献上伪游云梦之计,不费一兵一卒就擒住了韩信。在平定臧荼、陈豨及黥布的过程中,陈平“六出奇计”,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平凭借灵敏的嗅觉,选择正确的路线,紧紧跟随刘邦的脚步,和一把手保持高度一致,赢得了刘邦的信任,也使自己从清洗的名单中抹除。


魏王咎剧照
其次,陈平对刘邦构不成威胁。纵观被清洗打击的功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萧何为代表的实权派,这些人政治才能出众,有相当大的独立决策和行政的权力,而且在民间的口碑和威望都很高。一类是称雄一方的异姓诸侯王,他们个个手握重兵,原本都和刘邦平起平坐,现在名义上向刘邦俯首称臣,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刘邦的天下都是这两类人打下的,无论是他们的能力还是实力,都让刘邦的如芒在背,寝食难安。陈平则不同,他在刘邦的眼中“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出出主意还行,干不了独当一面的大事。而且陈平的智计多是上不了台面的阴谋诡计,以致于司马迁在作《史记》的时候也难以下笔,只好用“颇秘,世莫能闻也”来草草遮掩,陈平本人也承认“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可以说,陈平虽然智计过人,但他掌握不了实际权力,显然没有挑战刘邦皇权的实力。


刘邦剧照
再次,刘邦需要陈平制衡诸臣。刘邦是玩弄权术的高手,他知道功臣不能诛杀殆尽,把那些有现实威胁的清理掉就可以,剩下的用权术手段就可以解决。他既希望群臣为他效力,又不想让大家坐大,搞制衡是最好的办法。陈平刚到汉营的时候,刘邦就任命他为护军,行使监督诸将的权力,这个角色陈平扮演了很多年。这并非是刘邦对陈平的绝对信任,主要是陈平不同于萧何、曹参、樊哙等元老,他“盗嫂受金”,名声不好,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汉营中要根基没有根基,要资历没有资历,要人缘没有人缘,只能唯刘邦马首是瞻,用来他制衡诸臣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陈平墓
和刘邦这样的人相处,同患难易,共富贵难。韩信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因此身首异处;萧何经过别人的提醒才恍然大悟,处处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还是免不了被抓下狱;张良虽然看透世事,却缺乏有效的策略应对,只能消极地选择逃避。而陈平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灵活应对的能力,才能在汉初云谲波诡的坛上屹立不倒,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陈平在刘邦清洗功臣时,因何能做到稳如泰山呢?

8. 刘邦是怎样看待前来投降的陈平呢?

无所不用其极者缺少原则,陈平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说张良是阳谋的话,陈平的计谋则大多是阴谋,一阴一阳之间的差异,可以说不言自明。

既然提到了陈平,就让我不得不想起另外一个人,就是号称谋圣的张良,如果做一个全方面对比的话,陈平和张良之间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张良可以放下一切脱身事外,陈平却放不下、割不断,他不能抛弃尘世的功名利禄和自己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从骨子里来讲陈平是个逐利之人,逐利者趋利避害是所谓的本性。

刘邦在位时,天下刘邦说了算,他自然成为刘邦身旁最得力的谋士。而刘邦不在吕雉掌权后,他自然会辅佐吕雉,这样的人可以说是随风倒,缺少基本的原则和立场。因此陈平难以独当一面,因为他从来不是个决策者,而只是个参谋者。

刘邦去世之前,曾经安排陈平和周勃去除掉樊哙,但陈平预感到刘邦命不久矣,便违背了刘邦的安排,只是将樊哙囚禁起来,并押解回京城,让刘邦自己发落。而在半路上听到刘邦去世的消息后,陈平更是直接脱离了大队,赶回京城奔丧。在刘邦的灵柩前,陈平声泪俱下,诉说自己的犯的错误,没有按照刘邦的除掉樊哙类似,而是将他押解回来让刘邦亲自处置。陈平这番话其实是说给在幕后的吕雉听的,吕雉知道樊哙没有死,心中高兴自然放过了陈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