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其他信息

2024-05-11

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其他信息

院属制药厂拥有生产各种剂型产品、生产能力达1亿元产值的GMP生产线,药品年产值3千多万元。院属销售公司已通过GSP认证,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市,药品年销售额5千多万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10年来,在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科技人才,他们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的奖励,如:钟国跃院长被评选为“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李隆云副院长被评选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重庆市直辖十周年建设功臣”、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陈仕江研究员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首届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杨荣平博士获得重庆市第三届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9年度优秀博士后称号;钟炽昌(药化)、鲁灵恩(药化)、黄良月(药理)、尹定华(虫草)、徐嘉红(药理)、曾纬(虫草)、杨大坚(药化)等先后获得国家(国务院及其部委局)奖励和津贴。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科技顾问团等专家、学者、领导先后来院学习、参观、考察、洽谈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韩国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有关教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科技交流及合作研究关系。与重庆邮电大学合作办学,创办了生物信息学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其他信息

2.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研究院简介

院下设有中药生药研究所、中药种植研究所、中药化学研究所、中药药理研究所、中药制剂研究所、应用开发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所、冬虫夏草研究所等11个业务研究室以及党委综合办公室、院办公室、科研处、财务处等9个行政后勤部门,另有制药厂、保健食品厂、医药科技开发公司、中藏药业公司等产业实体。  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和省级“医学实验动物饲养繁殖中心”两个重点实验室。“中药鉴定学”、 “中药生药学”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重点学科”;“濒危药材繁育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发改委)”、“重庆市药物安全评价中心(GLP)”、“重庆市中药质量评价技术平台(市科委)”、“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委)”等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平台10余个及国内最大的中药标本馆。

3.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介绍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路34号,是全国最早专门从事中药研究的科研机构。研究院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M2,科研用仪器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拥有价值10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31台套。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2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4人,有高级职称36人,其中正高12人;中级职称53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专家7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介绍

4.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创建于1930年7月,其前身为国民党工商部在南京创建的中央工业试验所。抗战爆发后,迁来重庆。1946年,设立国产药物研究室,构成了中药研究所的雏型。解放后,根据西南地区丰富的中药资源条件,经专家论证,确定了专攻“中药宝库”的科研方向。1957年1月更名为西南中药研究所,隶属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全国最早专门从事中药研究的科研机构。1963年划归四川省卫生厅领导,定名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1997年重庆直辖后,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划归重庆市,1998年5月7日更名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现为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直属副局级事业单位。2009年,经重庆市编委批准,加挂“重庆市中药博物馆”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运行模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