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多少份额是合适的?

2024-05-09

1. 股权激励多少份额是合适的?

股权激励份额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非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法律依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上市公司可以同时实行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同时实行多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各期激励计划设立的公司业绩指标应当保持可比性,后期激励计划的公司业绩指标低于前期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应当充分说明其原因与合理性。上市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非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本条第二款所称股本总额是指股东大会批准最近一次股权激励计划时公司已发行的股本总额。

股权激励多少份额是合适的?

2. 股权激励放多少比例合适

在公司发展的不同节点,股权激励的数量也会不同。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阶段。

① 初创期主要考虑股东意愿和股权激励池对股东股权占比的影响。市场常见比例为5%-15%
② 对于已经建立股权激励体系的公司。市场常见年度授予总量约为2%-4%
③ 综合考虑量①和上市规划,控制上市前累计授予总量。市场常见上市前累计授予总量为10%(境内)~15%左右(境外)
④ 上市后计划总量的管理关注度降低,常见做法为10%
⑤ 对于已经建立股权激励体系的公司。市场常见年度授予总量约为1%-2%
综合考虑上市前期权池的总量以及上市节奏,在科技类公司中,市场常见的上市前累计授予总量为10%(境内)-15%(境外)。但这个数据,在不同行业间有较大差异。
公司上市后也需要做股权激励计划。以港股为例,港股有非常强的期权文化,香港《上市规则》第十七章就专门有一章在约定期权规则。港股上市的企业一般会基于《上市规则》规定的上限,设定10%的期权激励计划总量。美股略有差异,但大部分公司都是围绕10%这个基准来做长期规划。
对于已经建立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型市值的公司其年授予比例一般是1-2%,公司市值越高,比例就越低。

3. 股权激励放多少比例合适

通常是在公司融A轮左右时,核心团队会跟投资人讨论员工股权激励期权池的比例。事实上,这个阶段考量员工激励期权池的大小其实没有特别多的科学依据,主要参考市场普遍的实践以及公司本身的股权结构。
如果公司是单一大股东,那可能激励池子会大一点,如果创始团队人员比较多,而且每个创始人分的股份还比较平均,池子可能就会比较小一点。通常头次预留的期权池占比是5-15%,而TMT行业一般是10-15%。如果是A轮融资,有可能投资人会要求激励池是在投前划分出来的,除非创始团队有更高的议价能力,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项目。

预留出期权池之后,就是激励如何发放的问题。富途ESOP专家表示,通常企业在上市前,在形成规范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前提下,公司每年会释放2-4%的期权,所以如果一开始预留10-15%的期权池,一般是五年左右就会发完。如果公司上市很快,那可能员工激励池当中有一部分还没用完就上市了。也有挺多公司,头先个激励池已经用完了,但还没有上市,为了支撑的持续激励,那就需要跟股东协商扩充激励池,修订旧计划或审议通过新的计划。
通常再次设置期权池的时间点会选择在公司有新融资的时候。新的期权池大小既取决于公司的发展需要,也和老股东的想法相关。如果公司基本面很好,在融资谈判中处于强势,可以要求新投资人先投进来,投了之后所有的股东再新成立一个期权池;如果是投资方比较强势,那公司可能就要在融资前把新的期权池匀出来再融资。
综合考虑上市前期权池的总量以及上市节奏,在科技类公司中,市场常见的上市前累计授予总量为10%(境内)-15%(境外)。富途安逸专家提醒,但这个数据,在不同行业间有较大差异。

股权激励放多少比例合适

4. 拿出多少股权做激励合适?

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拿出多少总量需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因素:
1、分出去的股权不会影响到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2、现在计划激励多少人、未来计划激励多少人。
3、每个人激励数量多少为适当。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股权结构的设计和股权的布局。企业控制权一般而言有三条线,34%、51%和67%,我们称之为相对控股、绝对控股和完全控股。老板要根据对控制权的偏好来确定释放出去的股份总量。而且除要考虑到本次股权激励外,还需考虑后续增值扩股、引进风投、上市等各种情况,都会造成股份的稀释。
第二个问题就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相关了。现在计划激励的人数较好确定,但未来的人数就需要进行战略推演了。首先要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画出未来的组织架构图,预测岗位编制,再根据岗位编制圈出符合标准的激励对象,预计出未来的人数。
第三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是相关的。每个人给多少,这又是一个技术性问题。给得少了,激励动能不足;给得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有可能造就一批既得利益阶层,影响到公司的再投入。一般而言,给多少需要考虑到外部和内部、纵向和横向四个方面,即与同行业比、与现有薪酬比、与历史薪酬比、与其他岗位比。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量的规定是总量不得超过10%,累计个量不得超过1%,国资委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规定则是激励收益不得超过其总薪酬水平的30%,这三项标准均可作为参考。
除上述三个因素外,还需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依赖程度等。按照我们的经验,传统行业拿出的激励总量在10%-20%;高科技行业、人才密集型行业、初创期公司可以多一些,在30%-40%。无论拿出多少总量,都有必要跟老板强调:再少的股份也要分次授予、逐步到位,既是甄选考验,又是控制风险。

5. 股权激励是不是直接分股份呢?


股权激励是不是直接分股份呢?

6. 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以及怎样分配激励股权

股权激励是公司股权的增值权,以某种方式授予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使他们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的一种制度安排。股权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乃至企业文化的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无论企业的形态和资本结构如何,无论是否是上市公司,都有必要建立和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收益,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所有者,他们更关心的是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收益。二者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双方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行为方式的不同,且往往会发生员工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结果是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股东,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因此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
企业利益的共同体。
 
二、业绩激励
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公司股东,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经营者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好坏而获得奖励或惩罚,这种预期的收益或损失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它会大大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后,能够分享高风险经营带来的高收益,有利于刺激其潜力的发挥。这就会促使经营者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各种新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约束经管者短视行为
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年度奖金等,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短期财务数据,而短期财务数据无法反映长期投资的收益,因而采用这些激励方式,无疑会影响重视长期投资经理人的收益,客观上刺激了经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引人股权激励后对公司业绩的考核不但关注本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且会更关注公司将来的价值创造能力。此外,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不仅能使经营者在任期内得到适当的奖励,并且部分奖励是在卸任后延期实现的,
这就要求经营者不仅关心如何在任期内提高业绩,而且还必须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保证获得自己的延期收人,由此可以进一步弱化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
 
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在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离开企业或有不利于企业的行为时,将会失去这部分的收益,这就提高了员工离开公司或“犯错误”的成本。因此,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
 
另外,股权激励制度还是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的有力武器。由于股权激励机制不仅针对公司现有员工,而且公司为将来吸引新员工预留了同样的激励条件,这种承诺给新员工带来了很强的利益预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可以聚集大批优秀人才。

在进行股权分配的时候,企业应该注意规避一下三个误区:
1、平均分配股权
由于中国人讲究平均主义,刚毕业的大学室友或是企业里30岁不到的年轻同事往往一起出来创业,而公司的股权就选择平分。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在创业初期看起来这似乎平衡了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利益,但是实际上公司没有真正的控股股东,公司一旦发展壮大以后就极其容易出现分歧,平均分配的股权致使没有一个人有绝对话语权,结果往往是几个合伙人之间不欢而散,甚至公司最后四分五裂。所以,创业初期核心创始人最好至少占51%的股份,享有绝对控股权,避免股权过于分散。

2、外部投资者所占股权比例过多
这种现象对于急需大笔资金的初始创业者很常见。比如100万注册的公司,在初期筹措资金时老板向亲戚借了40万于是让他占40%的股份。若往后公司运营得越来越好,即使是100万都不是大数目,那时,看着最初只投入40万的人按40%的股份分红,创业者的心态很容易失衡。而且外部投资者只出钱并未出力,这对真正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员工来说也不公平。要想让企业有一个长远稳定的发展,创业者需要考虑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机回购外部股东的股份用于核心员工的长久激励。

3、没有提前制定合理的股份退出机制
对于前面两个误区来说,如果提前制定好股份的退出机制就能很大程度的解决问题。创业者往往针对外部股东或者员工制定了股份的进入机制却忽略了退出机制。当一个公司在新增加股东时在价格方面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最坏的结果就是公司维持原有的股份结构不变,但是如果外部股东想要撤资套现或者持股员工打算离开公司时如果没有事先约定,双方极其容易在股权的价格上产生分歧,股东之间决裂甚至闹上法庭是常见的事。所以,股份的进入机制同时一定要伴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以上是经邦咨询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邦咨询,16年专注于做股权这一件事。

7. 股权激励一般给多少股?

激励股总数占股份总额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5%;需要给予激励股的人数,如果只有1人,一般大众创有8-10%则可以了;如果多人,则主要负责人(一把手)可占不低于激励股总数空间的30%,即总额为15%时,一把手为5%以上;公司规模和获利能力,如公司年度利润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15%股份得利为150万元以上,激励数量较为可观。如果公司利润仅一二百万元,则15%股份才15-30万元,作用有限了。
处理股权激励方面的问题需要有特殊的专业和经验,专业股权激励律师的门槛比较高,需要掌握的不同专业的技能,一定要熟悉公司股权法律规则、财务、人力资源以及相关的管理等。碰到这类问题,如果不想留下后遗症,免得股东日后惹上麻烦,最好问问专业人士,像上海的徐宝同律师团队,北京的廖葵律师团队,都是股权激励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律师团队,既懂法律又懂管理,算是国内比较专业的做股权激励的团队。

股权激励一般给多少股?

8. 分红股和股权激励都有什么区别?

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常用模式: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分红权/虚拟股票。
分红股指的是股东不需要实际出资,就可以占有该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一般情况下分红股的取得和存在是以一个有效的赠股协议为前提,如果分红股股东通过公司股东变更,在工商局登记备案,也会成为正式股东,完全享有股东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