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再传造车?

2024-05-20

1. 小米再传造车?

小米再传造车,这一次雷军能行吗?

小米再传造车?

2. 小米如何回应再传造车?

2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甚至有知情人士指出,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随后,小米集团回应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在业内看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市场日益饱和,增长的天花板触手可及,作为全球领先的 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的小米,不会放弃智能汽车这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入局造车,也在意料之中。

扩展资料
此前小米也被传出造车:
这并非小米第一次被传出造车。而消息称,在 2021 年初下定决心造车前,雷军曾多次考虑小米造车的可行性,小米内部也立项调研过造车项目。
2020年11月,网络上流出图片,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 S1,售价为 84999 元”。
随后,小米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回应“小米跟比亚迪联合造车”传闻,称小米没有造车计划,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小米总办副主任徐洁云也在微博上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更早之前的2014年,小米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随后的一年内,小米接连申请了9项与汽车相关的专利,包括定速巡航、驾驶辅助以及小米手机NFC车钥匙等。
截至今日,尽管小米还未正式下场,但早在 2015 年和 2016 年,雷军就通过其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新能源造车公司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尽管雷军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 5%,但在小鹏于 2019 年 11 月进行的 4 亿美元 C 轮融资中,小米又通过旗下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 Fast Pace Limited 公司投资了 5000 万美元。

3.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想要全面发展。
消息人士透露,小米很有可能启动双总部的模式,北京是研发中心总部,而湖北东风是合作造车。从小米本身来说,无论是雷军作为湖北人,还是湖北的意愿,都急迫希望小米造车能与湖北东风联姻。
而作为小米手机的大本营,由于北京市政府的介入,小米造车才考虑了北京。而双总部的模式,既能满足湖北方面的诉求,也能满足北京方面的诉求,或许双总部是小米最终的结局。


当雷军宣布造车之时,包括北京、上海、合肥、西安以及武汉都纷纷对其进行示爱。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一方面是希望能够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另一方面则是小米已成为一个标志性企业,市场对其寄予厚望。

买车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确认购买能力:
确定购买能力,买车后不影响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一般根据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况,一般情况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过家庭固定资产值的10%。
2、关注点:
对于家庭用车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经济适用,因为汽车的安全承载着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现场确认:
根据以上两步基本确定要买的几款车型,亲自去4s店现场确认,包括试驾、询价、贷款情况、维修保养等相关情况。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4.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感谢您的阅读。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雷军在昨天小米新品发布会的最后,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小米将10年投资100以美金,进入电动 汽车 领域,并且是独资的形式正式开始了小米造车之路。
   那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我是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也就是外部环境和小米自身的发展。
    小结    进入电动 汽车 领域,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就看小米后面的进展了。
   因为现在造新能源车最容易融到资金。也就是容易圈钱。
   所以现在乐视格力苹果百度小米恒大……还有很多阿猫阿狗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都在造车。
   就这么简单。超过100字的答案都不用看了。
   
   小米在3月30日发布通告,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元进入智能电动车行业。这也更符合小米的集团效率,在今天最热的 科技 领域小米绝对不会缺席。
     那么雷军为什么要开始进军 汽车 行业?如何去降低风险顺利造车?未来小米 汽车 将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小米集团在发布通告后,雷军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央视 财经 频道《第一时间》的专访。亲自带队 汽车 子公司CEO的雷军表示,自己从2013年开始已经悄悄投资了接近十家 汽车 行业的配套公司,在这个行业重新开始创业也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启动重要的新征程。
   没有一个身处战场的将军会打无把握的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基于各种深入调查研究以及前期的投资,雷军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小米的产业链里不能缺少智能 汽车 的加入。
   虽然小米管理层深度而广泛的调研已经完成,但是未来还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通告后第一步就是如何规划,这个时间需要接近一年的时间,并且在未来三年造车的过程中会起一个好名字。我想如果叫大米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三年时间还比较遥远,会在最终敲定。
   制造 汽车 离不开芯片,小米集团也投资了相关的产业,在未来芯片市场会越来越缺货,价格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对比小米集团已经提前做好了布局。
     小米 汽车 概念图  
   随着恒大加入与马斯克的特斯拉的稳定发展,以及其它 汽车 企业进军智能 汽车 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血腥。有资金有准备并不表示一定会成功。不过对于中国的 科技 企业领军人物雷军来说,他将会是至今唯一一个可以和马斯克抗衡的。
   智能 汽车 在未来离不开智能导航,而雷军也投入了相关的卫星发射公司银河航天,并且已经成功发射了低轨通信卫星,已经在这个行业有了巨大的门槛优势。在未来一个好的 汽车 名字,充足的资金以及完整的 汽车 产业链已经形成。个人还是非常看好雷军的小米集团 汽车 的未来。
   中国 科技 在逆境中有雷军这样砥砺前行,不断冒险的企业家是幸运的。
   
   小米在群众之间有很好的基础,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还有雷军极富魅力幽默有料的老板。
   作为小米集团,其上市以来,其一直保持的低利润的口号,使得其股票并没有像其他互联网巨头市盈值那么高,相对而言,瑞银持续看空小米,过年前一周将评级从中性下调至沽售,目标价22港元,对互联网业务盈利判断有下行分线,而主营又对手机业务期望过高,而其他相关业务的潜在盈利贡献有限,同时美国的投资禁令将于3月21日生效,或又是利寡。
   结合美国的禁令,荣耀的独立,其在2020年打了翻身仗的手机业务又遇到刹车,可见小米集团,必须要找到可以持续增长的领域。
   放眼全行业,适合互联网基因的最热的领域,莫过于新能源 汽车 + 汽车 新四化。
   新能源行业早已是最大的风口,总量千亿级的资本,争夺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而雷军作为顺为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和董事长,必定很熟悉他们投资过的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在去年顺为资本的许达来直言不讳的认为电动 汽车 领域在未来十年中,将会产生市值至少千亿美金的公司。
   因此,无论是小米集团的生态圈,还是雷军的朋友圈,对于小米造车肯定是反复研究过,或许现在已经是两者的刚需。
   传出这样的讯息和小米的及时辟谣,绝不是空穴来风,让我们拭目以待。
   雷军搞新能源 汽车 有一个其他人没有的优势就是对产业链的整合,一样的产品别人能压缩到90块,雷军就能压缩到80。虽然肯定是贴牌 汽车 ,但成本低,而且使用习惯贴近国人。人民需要什么车,五菱就造什么车。五菱的贡献在于让人民有车开。小米要扮演的 历史 角色就是把友商所谓的高端电动车的遮羞布扯下来。至于PPT造车不会在蹦跶下去了
   现在这个市场正是最热门、风口的存在,小米想进来分一杯羹不难理解,市场的搅局者,从消费者角度讲挺好的,拉拉价格下来。年轻人第一辆电动车。从 汽车 行业讲就是“不讲武德”
   现阶段都想赶上一波政策红利,抢先一步占据国内新能源市场空白很正常,毕竟以后主流 汽车 方向注定是新能源
   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界大佬都看好的
   最近,有媒体报道小米已经决定造车,这被定为战略级决策,可能是雷军亲自带队。
   虽然人们还不知道细节,也不知道小米何时会给出公告,但似乎很多人都相信,小米一定会造车。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为什么小米一定要造车。why?
   第一个原因,消费布局的需求。
   为什么最近 汽车 ,尤其是电动车市场风生水起,因为很少有人将乘用车当成生产工具,如果说货车,我们认为是谋生的工具,但乘用车,就是一个大的消费。
   这里不仅是买车的费用,还有过路费,油费,保养费,配件费,保险费,停车费,可以说带动一连串的消费。而现在的 汽车 市场的趋势,是年轻人可能5到6年就会消费一次。
   小米虽然已经做了米家,打造了手机+AIoT的双战略,但对于极大的消费市场, 汽车 市场,却是缺席的。因此,布局 汽车 ,电动车,也是小米布局消费市场、抢占消费趋势的需求。
   第二个原因,年轻人喜欢 汽车 。
   最近几年,城市化兴起,城市一圈圈外扩,打造环城公路,年轻人也积极买车,开车上下班,周末出去玩。如果买不起35万的特斯拉Model Y,那就买3.5万的五菱宏光,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态度,买来“在路上”就是了。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具有私密性的乘车空间,城市也配合其节奏,造更宽敞的道路。这样的情况下, 汽车 消费还会更为旺盛。
   第三个原因,手机已到天花板。
   据中国信通院表示,2020年1-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3.08亿部,同比下降20.8%。
   虽然2021年1月有所增长,但肯定是没有过去的辉煌了。同样,IoT设备虽然是个新兴市场的,但主要大件依然是电视、冰箱、空调等设备,而这些设备已经开始陆续升级,与网络连接。IoT设备与白电、黑电、电脑的融合,让整个竞争从增量竞争又变成了存量竞争,又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可以想见,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来发展。
   第四个原因, 汽车 制造产业链完备。
   国内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具备多个 汽车 制造产业链区域,比如长春、北京、重庆、武汉、广州、深圳、上海等,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造车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难如登天了。比如理想,蔚来,小鹏,都有与之合作的造车企业,比如江淮 汽车 。
   而虽然是江淮制造的,但人们并不怀疑这是一辆蔚来 汽车 ,这就是人们在了解产业,了解产品后做出的理性判断。这么宽松的环境,小米不造车就说不过去了。
   第五个原因,小米正处于上升期。
   目前的小米,股价上涨,手机出货量上涨,小米之家遍地开花,处于全面上升的时期。在不缺用户,不缺品牌,不缺资金,不缺代工企业的情况下,小米不造车,可能不仅会让投资人失望,用户失望,也会让自己失望。
   而且,电动车越来越呈现出一些手机特质,十几个摄像头,激光雷达,十几个喇叭,更多屏幕,这些不都是手机常谈到的吗?
   现在商场中,除了手机专卖店,小米之家这种数码专卖店外,还有蔚来、吉利、小鹏、威马等 汽车 的店面, 汽车 已经出现在消费市场的最前沿,甚至引导 时尚 。有一辆好车,不仅是一次消费,也意味着未来5-8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难以拒绝的生活方式。
   小米不加入?怎么可能。
   除了小米还有其他的 科技 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在合资或者投资进行造车,这归结于近几年城市 社会 发展的逻辑。第一是因为趋势: 汽车 是消耗品但是又成为大多家庭的必需品,所以大佬些们很看好 汽车 ;第二是因为环境,这就是很显然的原因了。

5.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2021年3月30日晚上,雷军出席小米春季发布会,大胆宣布一个决策:“小米要造车了!”
   不过在会上,雷军并未透露造车的细节,比如小米为什么要造车?造怎样的车?是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这些细节雷军尚未透露。只是表态说小米不缺钱,亏得起,账上还有1080亿现金,造车首期投入100亿资金。
      那么你知道小米为什么要造车吗?蒋老师对于小米造车,有3点看法:
   世界上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之所以成功,无一例外都是抓住了风口,十年前,也就是在2011年,小米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用了3年时间,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全球前三,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把小米手机的成功,总结为七个字:“ 专注、极致、口碑、快! ”
   而雷军则更简单,浓缩成了四个字:“ 顺势而为! ”
      那么造电动车,真的是 趋势 吗?
   毋庸置疑,这就好比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苹果取代了诺基亚是一个道理。主要是因为 科技 的进步,会推动效率的革命,内燃机的效率是蒸汽机的一倍,且蒸汽机噪音大,所以内燃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同样的,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其实也是因为效率,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3G到4G再到5G的发展,人们对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看电视、上网为主,现在变成了用手机接受资讯,从图文时代再到短视频时代,显然传统手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传统手机注定走向衰落。
   那么电动车相比燃油车,效率优势在哪?
   首先是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从300公里的续航,再到600公里、900公里,甚至突破1000公里,未来五年,有望突破2000公里,如果达到了2000公里,再加上充电时间的压缩,那么电动车的优势就更全面了,你想一下,一天24小时,16小时驾驶时间,每小时时速120公里计算,那么一天里程就是1920公里,一旦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那么到那时,电动车的效率就全面领先燃油车了。
   其次是无人驾驶技术的突破,通过在雷达技术、视觉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突破,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优势是在于,规避了人类驾驶过程中的失误,所造成的的交通意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驾驶疲劳。
   最后是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这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所以,足以看出,电动车是一个长期趋势,但造车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大数据作为基础,而这些,小米恰恰都具备了。
     
       效率优势 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米的效率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1,管理效率 
   作为一家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小米的管理效率主要凸显在个人效率和系统效率上面,把员工的所有行为数字化,这是小米管理效率的核心,每个人的工作进度,效果都可以用数字来评估,这样员工的内驱动力就更强劲了。数字会驱使员工努力,用户的反馈直接体现在员工的工作结果,让员工直接对接用户,这是小米效率革命的核心。
    2,产品效率 
   小米之所以能在智能手机这片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路来,主要是因为专注的效率,其他品牌都是花10亿研发费用,投入到100款手机上面来做研发,这样最大程度降低了市场风险,而小米成立之初,是将1亿研发费用投入到一款产品里面来,从而做到极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研发效率。
    3,渠道效率 
   小米手机在2016年进入低谷期,竞争对手OPPO和VIVO,在渠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优势,门店迅速占领了中国四五六线城市,而小米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非常高效率地建立了自己的两大渠道矩阵:小米之家和小米小店。
   小米之家主要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小米小店则是以个体经营为主,覆盖四五六线城市,小米用了一年时间,就建立了60万家小米小店,以此来对抗OV的10万家线下门店。
   同时,小米的渠道构建成了一张网,从线上到线下,渠道效率的优势很快就凸显出来,2017年小米开始从低谷逆袭,销量很快就提升起来了。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手机品牌能够从低谷走出来,而小米做到了。
    4,流量效率 
   互联网的竞争,本质上是产品+流量的竞争,从社群流量红利再到短视频、网红直播流量红利,小米都抓住了,雷军强大的个人品牌背书,再加上小米自建MCN,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到线上,小米的流量形成了闭环。这是其他品牌短时间内,很难超越的地方。
      如今,小米的生态链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要突破,始终缺少一个应用场景,在电动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影响下, 汽车 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承载互联网发展的新场景,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小米通过造车,可以将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成果植入进去,目前已经有很多巨头玩家已经进入,包括以芯片和5G优势为代表的华为,还有以自动驾驶技术和AI技术领先的百度,可以说, 汽车 +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生态化反,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期待的成果。而这些才是小米最看重的地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开始见顶,小米的本质是经营用户,而非经营产品,产品可以不赚钱,但是使用产品背后的用户,可以为小米带来其他的丰厚收入,而电动车的用户群,无疑是一群有着 科技 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新思潮,新的消费观,能够聚集这样一批新用户,才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
   小米生态有了 汽车 这一环,便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这也是雷军的最后一战,为梦而战,为 科技 报国之战,正如雷军所说:“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了,截止2020年底,小米账上拥有1080亿现金,我们亏得起!”
       造车这条路是艰辛的,我们用过去40年时间,走了西方国家200年的路,而未来4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电动车领域,乃至整个 科技 创新领域,我们一定会走在世界之巅,这一次,我们只许胜不许败!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6.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想要全面发展。
消息人士透露,小米很有可能启动双总部的模式,北京是研发中心总部,而湖北东风是合作造车。从小米本身来说,无论是雷军作为湖北人,还是湖北的意愿,都急迫希望小米造车能与湖北东风联姻。
而作为小米手机的大本营,由于北京市政府的介入,小米造车才考虑了北京。而双总部的模式,既能满足湖北方面的诉求,也能满足北京方面的诉求,或许双总部是小米最终的结局。


当雷军宣布造车之时,包括北京、上海、合肥、西安以及武汉都纷纷对其进行示爱。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一方面是希望能够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另一方面则是小米已成为一个标志性企业,市场对其寄予厚望。

买车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确认购买能力:
确定购买能力,买车后不影响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一般根据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况,一般情况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过家庭固定资产值的10%。
2、关注点:
对于家庭用车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经济适用,因为汽车的安全承载着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现场确认:
根据以上两步基本确定要买的几款车型,亲自去4s店现场确认,包括试驾、询价、贷款情况、维修保养等相关情况。

7. 小米为什么不造车?

  《财富》年度中国商人已发布 
   在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领域,他如何一路向上,带领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点击阅读 
      图片: QILAI SHEN
      几天前,多家媒体报道称,小米集团已确定造车。并称“造车项目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2月21日晚间,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本集团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集团拟进入电动 汽车 制造行业的报道。“集团一直关注电动 汽车 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集团就电动 汽车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尽管小米否认了“造车”传闻,但这个传闻表明了一种现象:公众愿意相信小米的造车计划。
   公众内心的逻辑自洽来自于雷军对于制造业的改造。大家朴素地认为,小米能够制造手机,那么也可以制造 汽车 。
   但请注意,制造手机和制造 汽车 并不在一个可以比较的维度。
   用一个反向的例子或许可以证明这一点。1994年,时任三星电子集团社长李健熙创办了三星 汽车 ,三星公司计划每年要生产150万辆 汽车 ,跻身世界 汽车 生产的十强之列。当时这是一场130亿美元的豪赌。
   有趣的是,当时三星造车和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造车的逻辑几乎相同——他们尤其对该公司在电子方面的优势寄予厚望。三星认为,电子技术已成为 汽车 工业日益重要的一个要素。
   三星公司的经理们对该公司在飞机以及轮船零部件等复杂制造项目上拥有的经验颇为自许。当时,该公司计划在近几年引进一些电子技术方面的设计,比如使 汽车 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控制系统、卫星导航、声控转向和其他一些指令的控制系统。
   这听上去像不像如今“自动驾驶” 汽车 的前身?
   当时的说法是,三星公司的财力足以支撑这个项目实施下去,直到能够获得利润,即使项目要过十年或者十年以上才能赚钱也不在话下。
   但最终三星以惨败告终。从第一辆新车下线开始,三星 汽车 就处在危险的漩涡之中,最终作为三星电子的部门,三星 汽车 消耗了三星电子大量的营收和利润。为了及时止损,三星 汽车 作为不良资产被剥离。
   另外,在资本市场电动车又有一套逻辑。特斯拉股价在去年一路狂飙,増幅高达490%,加之近期终于在众望所归下被纳入标普500指数,不少分析师认为,之后的特斯拉必将吸引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对于电动车的需求正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在中国。”有分析师向《财富》强调。目前电动车只占全球 汽车 销量中的3%,但到2025年,该数字可能会翻为10%。
   特斯拉之外,中国电动车小鹏、蔚来 汽车 股票都在不断攀高。恰巧,雷军正是小鹏和蔚来的投资人。
   不过,花旗银行依旧不看好小米造车。花旗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小米造车的可能性不大。花旗认为,一家 科技 公司若决定造车,必然伴随着大量的 汽车 基础 科技 技术的投资和 汽车 人才招募。但花旗没有观察到小米集团的行动,这表明该公司的任何战略部署都处于早期考虑阶段。
   从雷军投资蔚来和小鹏看来,他真的对电动车充满期待;但从小米的公告来看,雷军或许也真的在认真思考,何时进入 汽车 这个超级复杂的领域。(财富中文网)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财富Plus)。

小米为什么不造车?

8. 小米造车传言再起,对于传闻,官方的态度是什么?

从多次濒临破产到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蔚来汽车的成功激发了新能源汽车股。甚至小鹏和后来开始的理想也已成名。我不知道雷军是否有何敢想。众所周知,很难制造汽车,但是从理论上讲,小米制造汽车的条件显然要来蔚来,理想和小鹏更好。首先是品牌知名度。小米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并享有良好的声誉。它拥有大量的忠实用户。这是蔚来,理想和小鹏开始时没有的。

第二是资本。尽管小米的产品主要具有成本效益,但由于其谨慎的商业策略,小米的现金流量仍然非常稳定。自2013年发布第一份公共财务数据以来,其年度利润一直在稳定增长。营业利润达到122.15亿元,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117.6亿元。对于李斌所说的制造汽车将花费200亿元人民币的说法,我相信雷军负担得起。最后,成本控制能力对于新的汽车制造力量至关重要。无论是用于手机行业还是汽车行业,它实际上都是相同的游戏玩法。就像小米一开始只生产手机一样,现在小米的业务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说汽车的未来方向之一是“物联网”,那么小米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对于许多人担心的汽车技术,这甚至不是问题。基本的三电技术可以外包或购买。如果要大规模推广,先进的所谓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很遥远。的确,技术成熟后可以进行外部采购。考虑一下用户在购买小米产品时最看重的是什么?当然,它具有可靠的质量和超高的性价比。在汽车方面,人们对这两个方面的需求更大。

通过简单的比较,不难发现,虽然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三位创始人都开始在互联网上,但他们都是纯互联网产品,例如李斌的易车,李想的汽车之家,何小鹏UC浏览器,进入行业时有些“赌”,即使失败,也不会一切清零。相反,如果雷军进入市场制造汽车,则需要押注的是小米的未来。如果成功,它会发出万丈的光芒,但是如果失败,则全军覆没。因此,雷军可能希望在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前更加成熟,即使不要“啤酒沫”,但要保持稳定,不要给自己失败的机会。